共23题,约1490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幻事业发展曾经遇到过一次大的起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的到来,曾有大量的科幻作品涌现,包括西方作品的输入。当然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就引起了要不要鼓励和支持科幻创作,以及科幻到底应该是科普性更强还是文学性更强的争论。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的主导下,科幻应该姓"科"的观点最终占了上风。那么如果我们用当时钱老的观点,即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来衡量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显然,它们都更像是姓“科”,甚示至比姓“科”还更硬女些①。这两部作品还包含了未来科技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的幻想,甚至包含了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思考。
《三体》是刘慈欣的代表作之一。为了确保那些世界级的创作意图不丢失,电视剧的创作团队在再现原著方面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②。这一点非常令人钦佩。为什么说《三体》的创意是世界级的呢?首先,它巧妙地利用三体世界这个地外文明,将科技梦想的尺度拉到了极限,从质子维度的变换,到三体世界对人类科技发展的“锁定”,都是极其夸张的幻想。除此之外,还有被评论家称之为“宇宙社会学”的设定,更是拓展到了对宇宙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发展过程的夸张。然而,包括作者本人,对科技发展能否影响文明的进程,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体现在当审问者质凝叶文洁的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平"的观点时,叶文洁沉默了。这一切,电视剧作品都试图完整地反映
出来。
关于姓“科”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那就是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回头看库布里克导演的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其在1968年上映时,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还在研制过程中。直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才第一次真正登上了月球,比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类登月晚了1年。这是 个很典型的科学幻想走在前面,而人类科技的发展走在后面的例子。因此,识别一个科幻作品是否真的姓“科”,就是看看它其中的科技内容,是不是在多年后真的实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幻和现实之间的互动。与此类似的有些科学家的梦想并不违背科学原理,但是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比如通过基因再造生命,相关的作品如《侏罗纪公园》和《阿凡达》都有涉及。但这仍然可以属于姓"科"的科幻范畴。那些不违反科学原理,但是仍木实现的幻想。正是当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回到我们当前面对的中国科幻影视如何发展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发展更多的姓"科"的科幻作品。这确实很难,需要更多的姓“科"的科幻文学作品作为基础。当然IP)器累个如果创作者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背景,就再好不过了,就像刘慈欣本身就是一个电脑工程师:一样。中国有9000万科技从业人员,我相信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些梦有国中人习想在他们有生之年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无法成为现实。如果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可以将其编成故事,那就是科幻的故事。他们可以让这些梦想在故事中,乃至在改编后的科幻影视作品中变为“现实”③。
当然,影视作品的故事与文学作品还是有所不同的。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目前科幻影视作品中,通常都是写灾难故事。比如和太空科技相关的灾难故事往往就是地球毁灭A人类末日;和生物科技相关的灾难故事,就是致命病毒甚至地外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和信息科技相关的灾难故事,就是人工智能控制和消灭人类。这种故事具有最大的张力,并在这种张力下容易暴露人性的善与恶,抓住观众的心,产生共情,从而使创作者可以将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投射给他们。但是,这类故事讲多了,就难免会雷同。此外,大场面的科幻制作需要高成本,特别是太空题材的作品。然而,仅靠场面和视效吸引观众的方式也会出现饱积,使创作者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这些显然是编导和导演团队面临的困难④。
好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我们很多的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踪走。向引领,大量新的科技梦想将在未来20-30年内逐渐涌现。这就为中国科幻作品和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温床和超越国外科幻的机会。随着《流浪地球2》和《三体》、的热映,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越来越多姓"科"的科幻影视出现。
(选自吴季《中国需要更多姓“科”的科幻作品)
材料二:
科幻文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觉世新民"的实用目的。处那时起,科幻文学就背负起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启蒙重担。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化”的倾向一直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转变。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幻小说创作迎来了
1.下列对材料标注序号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比姓‘科’还要硬一些"的根据是它包含关于人类发展的哲学思考。
B.“最大的努力”体现在电视剧创作团队确保原著世界级的创作意图不丢失。
C.“现实”在文中指的是科技从业人员的梦想通过创作故事而在生活中实现了。
D.“困难”在文中指的是科幻影视作品题材雷同和创作者陷入无计可施的境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幻事业发展出现过一次繁荣,其中的原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家重视科学事业的。
B.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末来的科技发展有无贡献是判定一部科幻作品是否姓“科”的两个条件之一,
C.科幻类影视作品喜欢讲述灾难故事,因为灾难能暴露人性的善与恶,并在善恶斗争中产生极大的张力,从而吸引观众。
D.欧美和日本的科幻小说传入中国,共同培育了一批新生代的科幻迷,也为“超越科普”的科幻创作提供了足够多的预期读者。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根据美国科幻小说家弗兰克•赫伯特《沙丘》改编的电影情节主要围绕着一颗干早的也是唯一能产生“香料”的星球上人类族群为获取资源而争斗的故事来展开。
B.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备楠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电影《降临》,没能将小说所涉及的科技内容展现给观众,故事主要围绕人性来发展。
C.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星际穿越》讲述了人类面临灭绝的危机, 群勇敢的宇航员穿越虫洞前往平行宇宙,寻找人类生存的新家园的故事。
D.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独行月球》,搭建予年个较为宏观的料幻背景,落点在社会、人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通过喜剧的形式讲述小人物的英雄梦。
4.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科幻文学应该"姓科"还是“姓文”?请说说你的理由。
5.怎样才能进一步繁荣国产科幻片,甚至使国产科幻超越国外科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我接近了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它是那么的难以忘却,那么可怕,以致从我开始叙述的时候起,我就看到它一步步地在扩大起来,好像平原上的一座高塔似的,甚至把它那预示的阴影投射在我儿童时代的一些事情止。在它发生之后多年,我常梦见它。我惊醒过来时,它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