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4170字。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编写文学史必须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兼顾同时又对两种价值进行区分。一部文学作品的可能价值有两种:一为文学价值,二为文学史价值。这其实是一种常识。当然,这是从可能性的角度而言。
文学名作其实有两种,一种可称为“文学名作”,其成为名作的原因,是自身高度的文学性,是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一种,则可称为“文学史名作”,其成为名作的原因,是具有明显的文学史价值。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的作品,必然具有起码的文学史价值,而具有明显甚至很高的文学史价值的作品,却未必具有起码的文学价值。所以,“文学名作”一般说来也同时是“文学史名作”,而“文学史名作”却未必有被称作“文学名作”的资格。
所谓“文学价值”,就是通常所谓的纯文学价值,这是一种可独立于时代、独立于同时代的文学潮流、不依赖于与其他作品的关系而具有的价值。世世代代的人,都是可以在不知道作品产生的时代、甚至不知道作品的创作者是谁的情况下,感受其价值。所有的文学杰作,所有的优秀作品,都具有这种价值。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他们诗歌的价值,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素而存在。“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些诗句,是何时何人所作,它们与时代有怎样的关系,与他人创作有哪些牵连,对我们的审美欣赏来说,并非关键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抛开一切外在因素的情况下孤立地欣赏它们,并感受它们巨大的文学价值。
当然,说自身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可以脱离时代、脱离与其他作品的各种牵扯而欣赏它们,并不意味着它们与时代、与其他作品没有关系,更不意味着了解它们与时代、与其他作品的关系,对于欣赏它们没有必要。如果懂得它们与时代、与其他作品的关系,能更深切更准确更细致地欣赏它们,能更精当地理解它们的文学价值。
在这里,文学史著作可以显出自己的一种价值。文学史著作在评说那些自身具有高度文学性的作品时,不能满足于对作品本身的阐释,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与其他作品的关系而孤立地品鉴它们,而应该尽可能全面深刻地揭示它们与时代、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人们阅读了文学史著作对优秀作品与时代、与其他作品之关系的揭示,就能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就能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更大的审美享受,同时也就认识到文学史研究、文学史著作的编写的确是有必要的。
至于仅仅具有“文学史价值”的“文学史名作”,是指一部作品或者由于手法的新颖,或者由于观念的大胆,当然还可以因为别的某种文学的或非文学的原因,在它问世的时候产生了重大反响,激发了人们的思考、争论,引起了他人的仿效,甚至开辟了一个文学时代。
但这样的作品,尽管在当时手法新颖、题材特别、观念大胆,但本身在艺术上却未必很成功,未必是成熟的精品,因而也就未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所以,这样的作品,尽管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交口称颂,但后人却难以从中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对于后人来说,它曾经新颖的手法也已不再新颖,曾经特别的题材也已不再特别,曾经大胆的观念也已不再大胆了。这些只具有文学史价值的名作,对后代的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文学作品具有两种价值,一为文学价值,二为文学史价值。
B.“文学名作”不仅文学价值突出,还具备着起码的文学史价值。
C.我们完全可以抛开一切外在因素,孤立地欣赏感受“文学名作”。
D.只具有文学史价值的名作,对后代的一般读者没有太大吸引力。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著作对优秀作品与时代、与其他作品之关系进行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文学名作”。
B.如果一部“文学史名作”手法十分独特,但若其在艺术上不够成功,也不能判断其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因为本身文学价值不高,那些仅仅具有很高文学史价值的作品,往往容易被文学史著作的编写者忽略。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了编写文学史要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兼顾又对两种价值进行区分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观点,下列选项不符合文学史编撰理念与方法的一项是( )
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被赐金放还后,编撰文学史时应对背景加以说明,更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李白梦游仙山的情感所指。
B.虽然《女神》艺术成就并未超越经典,但开一代新诗风,促成了一批优秀现代诗歌的产生,所以它是编撰文学史不可忽略的作品。
C.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学史著作的编写需要特别注重去粗取精,挑选最优秀的一批作品选讲。
D.仅有文学史价值的“文学史名作”,在文学史著作编写时,应该对其做客观评述,不能因其文学史价值而忽视文学价值上的缺陷。
4.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同时还特别说明,安史之乱时,杜甫被叛军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目睹长安的破败景象而写下《春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以上评述的理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斜背着一件日本皮大衣,偷过了平汉路,天刚大亮。家乡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见,并不生疏。这正是腊月天气,从平地上望过去,一直望到放射红光的太阳那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身子一挺,十几天行军的疲劳完全跑净。
水生是一个好战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副教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