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20字。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现代诗的技巧,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体会诗歌中“鸟”“暴风雨”“土地”等意象;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鸟”“暴风雨”“土地”等意象。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激情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多少人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同领略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歌代表诗人之一。1932年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主要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本诗写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正是风雨飘摇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日寇的铁蹄正肆意践踏着祖国的大地。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关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嘶哑(sī) 喉咙(hóu) 悲愤(fèn) 腐烂(làn) 汹涌(xiōng)
吹刮(guā) 深沉(chén) 黎明(lí)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嘶哑: 声音沙哑。
汹涌: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激怒:发怒,受刺激而发怒。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指物质由于长期经受风雨或细菌的侵害而败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全诗,读出其旋律和节奏
导入: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感受和体味这首诗中所流露出的炽热的爱国深情。
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