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0900字。

  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是对于愚昧的否定,都是不断变异和发展的,但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的形式,又都具有相当顽强的沿袭性,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每个民族都希望取得文化的进步,同时他们又都珍视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形式。在历史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他民族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要为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起来作殊死的斗争。这种情况,不仅是合情的,而且也是合理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形式在否定着自己的愚昧,从而取得生存和发展的。
  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是和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在民族之间,并不是不可有文化的交流,也不是不可有文化的融合。中国汉代的文化,就是由先秦的华夏族和夷狄族的文化融合而来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汉代汉人和各兄弟民族的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这样融合起来的文化比先前的文化不仅水平大有提高,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际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只要交流和融合是在平等和自愿的条件上进行的,这种交流和融合对于各有关民族否定自己的愚昧都有积极意义,当然也就不会是不可接受的了。
  (摘编自刘家和《略说文化》)
  材料二:
  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在历史上,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时或许会抛弃旧形式,采取新形式,但作为文化特质的民族心理结构、民族思维方式的变化却是极其缓慢的。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具有某种惰性
  1.  下列各项对材料一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民族进步和文化的否定精神
  B.民族文化的沿袭性和融合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D.中华民族文化的来源和形成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特质,其变化是极其缓慢的。
  B.民族文化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并不会被弱化,反而会使自身机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C.如果传统文化不能容纳和消化某种外来文化,那么本地文化交流将不再发生。
  D.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正像鲁迅说的那样,要敢于拿来。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材料一主要运用的是事实论据,第一段用概括性事例,而第二段则用具体事例。
  B.材料二第一段引毛泽东的话,增强权威性,巧妙引出民族文化形式问题的讨论。
  C.材料二从民族文化的功能、规律、价值取向、趋同性等方面论述,思路清晰。
  D.材料二第三段用“譬如”来引出例证,表明所举例子是确凿的事实,而非虚构。
  4.  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修辞特色,并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强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性。新时代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内容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凌波渡(节选)
  孙频
  入学第一个晚上卧聊,刘立林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年二十九岁。就这一句,其他三个男生便同时住了嘴。他的第二句话是,我考这所大学考了整整十年,每年都考。他说,我十八岁高中毕业就辍学了,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大学,我父母都不让我上学了,因为我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他们催我快些出门打工,给家里减少负担。我十八岁就离开家来到了北京打工,我从十九岁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