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70字。
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籍今译,是把古籍翻译为现代书面语言,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言文分离的时代,对前代典籍的字词改写与替换,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译”并不相同。真正的古籍今译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大规模展开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批古籍今译的成果先后面世。
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大量的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赓续中华文脉的核心,还在于社会大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
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随着历史进步与时代发展,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需要将其作现代的阐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今译就是要实现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人们常用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作为古籍今译的标准,其实,这更可看作是对今译“现代阐释”性质的说明:“信”是求真,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古籍文本;“达”是求通,强调译文要全面准确反映古籍的文化信息;“雅”是求美。强调译文文辞的文雅优美,这更是说今译文本的现代形态。一句话,今译就是要忠实、完整、准确、优美地再现古代文化信息,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形态多种多样。对社会大众而言,普通读者重视的是其阅读价值,今译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今译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
(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
材料二:
古籍今译的根本不是古典文本的复制,今译古籍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替代古籍。实际上,今译的过程就是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有机转换过程。今译古籍既不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籍今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最早源于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对上古文献的改写,大规模展开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
B. 我国古籍数量多,形态多种多样,今译文本是古籍的现代形态,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后生成的文本形式,为普通读者所重视。
C. 古籍今译 过程是古典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有机转换过程,今译古籍是一种介于古典文化文本和现代文化文本之间的特殊文本。
D.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旨在复制的阐释活动,这种阐释会导致今译文本与古籍出现差异,但也使今译文本融入现代文化的新结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译文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如果将译文等同于古籍本身,就难以传递古籍承载的文化信息。
B. 古代典籍歧义丛生,阅读者由于自身的文化心理背景和知识结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语义。
C. 即使在翻译过程中找到完全对应文言词汇的词句,今译文本也会与古籍存在文化信息差异。
D.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今译的学术价值显而易见。对专业研究者而言,优秀的今译能解决古籍文本中的很多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B. “今译最重要的,是把原文的内容含义尽可能忠实地译为白话文,以利于大众阅读。这一点做起来尽管有困难,但还比较容易。”
C. “以古籍文本为经,以出土古物证明为纬的学术理念,得到学界的肯定。考古学的学术发展,为古籍今译研究的进步提供条件。”
D. “古书虽经考证、研究、标点、索隐,仍只能局限于少数博识的学者,而一般人终难以接近,于此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
4. 材料二第二段论证严密,请简要分析。
5. 古风出版社拟对一部古代典籍进行文白对译,以期对非专业读者普及传统文化。出版社应选用怎样的今译人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古籍今译……最早源于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对上古文献的改写”,原文无此意。原文表述是“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可见是有人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而不是说“古籍今译……最早源于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对上古文献的改写”。
B.“今译文本……为普通读者所重视”偷换概念,原文“对社会大众而言,普通读者重视的是其阅读价值”,可见普通读者重视的是古籍的“阅读价值”,而不是今译文本。
D.“使今译文本融入到现代文化的新结构”表述绝对,原文是“只有阐释才能使古典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的新结构”,“阐释”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刀削面
阿成
在奋斗路那儿,有一家大同面食馆,我常领着老婆孩子去那儿吃一顿。
近几年,我在外胡吃海喝的事比较多一些,真不像话。酒足饭饱地回到家中,看到在家里静悄悄地吃着青菜萝卜的大人小孩儿,鼻子“嗖”地酸了,内疚了。觉得自己很不男人,而且也很不成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