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7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
  202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梦想是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理想,意味着更美好的可能性。“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伟大的诗人总有浪漫的理想,优秀的作品也多寄寓着美好希望。
  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既做“理想家”,又做“写实家”。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
  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在“地球村”里,古今中外的诗学思想交流碰撞空前密切,这为当代诗人博采众长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不仅要关怀现实,还要写出立足有限性,同时又具有理想性、创造性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所要揭示的是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这与咱们中国人所说的“道”的思想有点类似。形上得“道”,形下才有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是“路”的终极追问。“道可道,非常道。”“道”瞬息万变,而“诗”是诗人创作瞬间的悟“道”得“意”,意之所向,随物赋形。所有这些其实是说,诗歌创作要追求“意境”。
  意境通过意象呈现,意象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物”。问题是,古今时空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中的意象早已改变,即便是相同的意象,所承载的意境也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诗词创作不能“太拟古”,而要扎根当代生活,深入生活现场,触摸时代痛点、泪点、兴奋点。唯有如此,诗歌创作才能摆脱旧语境,创造出新的意象和意境。
  (摘自宋湘绮《诗歌须从“小我书写”走向“大我书写”》)
  材料二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更能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汉气概。后代词人们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着美好的希望,是因为其突破了现实功利。
  B. 若诗词的材料和构造不是出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就无法真正达成虚构之境。
  C. 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让词人们开始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D. 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接受延伸“金戈铁马”意象,比辛词更优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拥有想象,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B. “道”的思想能揭示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诗中蕴“道”,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诗歌创作应追求意境。
  C. 意象 创造需要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因此,了解作家的身世背景,知人论世,是重要的诗词鉴赏方法。
  D. 从辛词意象的接受过程可看出,诗词写作表达手段固化过程可能是文学史上重要小传统的形成过程之一。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茹志鹃《百合花》中的“百合花”,继承爱和祝福这一传统含义,观照当时社会表现出对纯洁与感情的呼唤。
  B. 郭沫若《立在地球上放号》中的“白云”,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
  C. 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化出,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诚表现得淋漓尽致。
  D.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引出的是一种黯然神伤的共同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伤感。
  4.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辛弃疾诗词意象接受度极高的原因。
  5. 诗词创作中应如何运用传统意象创造出新意境?请以毛泽东《菩萨蛮》中的“斜阳”意象为例,结合材料内容,谈一下你的看法。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本词作于1933年。毛泽东因从事调研工作,重返大柏地,面对曾经大胜的战场,抚今追昔,写下此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其突破了现实功利”强加因果。原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对功利现实的突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弥补”,可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寓着美好的希望与“突破了现实功利”之间没有关系。
  C.“开始关心国事”表述错误,原文是“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更能直面人生、关心国事”,可见是“更能”。
  D.“比辛词更优秀”无中生有。原文是“进一步扩大着这阕名篇的流传度”,并未比较哪个更优秀。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澄河边上
  茹志鹃
  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敌人乘机前阻后追。大部队迅速转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个伤、病、弱的同志。临时组成的一个小队,由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领,在后面慢慢地走。上级规定,明天傍晚前,小队定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