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49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
  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摘编自王一川《文化自信视角下公共艺术教育的三重维度》)
  材料二:
  按传统分类,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认知、道德和审美三种。认知思维追求真,发展着人的智力;道德实践追求善,发展着人的德性;审美体验追求美,发展着人的情感。艺术则是一种审美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它和认知思维、道德实践一起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还能为人的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因此,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有可能会释放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
  B. 对公共艺术教育具有三重维度的论断,只是源于对其历史境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逻辑或理论的判断。
  C. 认知、道德和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主要方式,相关活动分别在追求真、善、美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古希腊雕塑作品《断臂的维纳斯》是雕塑家的劳动成果,而在观赏者眼中却成为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有利于实现“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B. 艺术可以让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能力和素养得到发挥,并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C. 由于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同一件雕塑品显现出的特性和价值也就不同,但是雕塑品本身的属性并未发生变化。
  D. 艺术品是富于“灵性”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刘海粟认为:“一方面发挥艺术创造之天才,他方面以审美深入吾人生活之中,使吾人浸淫于美的环境。”
  B. 鲁迅认为:“‘国粹’多的公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C. 引进《阿凡达》等影片,推动国内电影企业先后制作了《英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电影。
  D.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随后又独自聆听梨香院内传来的《牡丹亭》唱段。
  4.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看法进行简要分析。
  5. 如何发挥艺术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只是源于对其历史境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逻辑或理论的判断”错误,曲解文意。从材料一“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可知,“只是源于”“忽视了”表述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错误。从材料二“艺术品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遇
  〔日本〕石川乔司
  终于见到您了!昭子满怀眷恋地看着眼前那人。这一找就是五十多年啊。当时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现在已成为年近八十岁的垂垂老者。那也没什么奇怪的,当年才五岁的我,现在不也是个年逾六十岁的老太婆了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