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640字。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墨家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分,而能能利之。”这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墨子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例示。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归根到底是宰制天下的君主及其统治阶层之利,还是作为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民之利呢?若是前者,所谓“天下之利”就实为统治阶层之私利的托庇之辞,而“兴天下之利”也就成了奉天下之财用以满足统治阶层之穷奢极欲的粉饰之言。若是后者,所谓“天下之利”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单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节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应当力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幽、厉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由此可见,墨家所论的“天下之利”,还是以民生民利为主流。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法仪》等篇记述了墨子对百工从事生产技术活动的认识。《墨经》诸篇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论述了其时制造和使用器械以便利民生实践的工作原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鲁问》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要言之,墨家技术哲学的核心在于其强调技术应当秉持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墨家巨子田鸠拜会楚王。楚王问:“墨子是赫赫有名的学者,为什么他讲的话虽然多,却不动听呢?”田鸠讲了个故事: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做了一个匣子,用香料熏烤,用珠玉点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衬托。结果郑国人只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宝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家欲求“天下之利”,要求为义者理当具备兴利除害的资材和德行;止楚攻宋一事表明墨子本人就是为义者的典型代表。
B. 墨家的“兼爱”“天志”“节用”等主张,虽然实际中有可能帮助君主维护其统治,但归根到底,其出发点还在于维护民生民利。
C. 田鸠以买椟还珠的事例,论述了墨家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墨子的言辞不动听,所以其主张无法被各国统治者了解并认可。
D. 儒家倡导的,墨家常表示反对,儒家反对的,墨家很有可能认可,所以读了《墨子》再读《论语》,就会发现两家主张多有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家把大禹作为古代圣王典型给统治者树立绝佳的榜样,以为其提供为政之经验。
B. 齐国工匠雕出了一个只能供人欣赏的镂空的玉球,墨子如果知道,必斥之为拙物。
C. 墨家认为,一个君主即使极端暴虐,使百姓无法生存,也不可被推翻,即“不非诛”。
D. 虽然墨家沉默了约两千年,但其哲学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认真研究。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
B. 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C. 至人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D. 《墨子》: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怎样的区别?请简要分析。
5. 从材料看,在先秦哲学流派中,墨家何以被认为最具救世情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田鸠以买椟还珠的事例,论述了墨家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错。材料二第一段“楚王问:“墨子是赫赫有名的学者,为什么他讲的话虽然多,却不动听呢?’田鸠讲了个故事: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宝珠,……田鸠得出结论:墨子的学说传授先王治国的办法,阐述圣人的言论并宣告于天下人。假如只想使言辞动听,那恐怕人们就会只追求言辞华美而忽视它的实用价值,因为言辞而损害了实用。所以墨子讲的话虽然很多,但是不动听”,据此可知,田鸠所说的故事,论述的只是墨子讲的话为什么不动听,并没有说墨家学说不被接受。文中也并没有提到墨家学说不被认可的原因。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斗
王溱
李明明总喜欢衔一个鸡蛋大的烟斗,不过那烟斗很少见到火焰,许多人怀疑他作秀。李明明听了哑然一笑:“懂什么,那是阴燃。”
李明明是美术创作员,主攻油画。圈里人评价,他的水平在市里不算最顶尖,但也算上乘。
现在李明明坐在市委宣传部李副部长的办公室里。李副部长很客气地给他倒上茶水,说:“想吸烟就吸,我这儿虽然禁烟,但你例外。”李明明的父亲曾任市委书记,几年前因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