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初中古诗鉴赏——掌握“七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形象的鉴赏.docx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语言的鉴赏.docx
  第二部分:掌握“七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明确这几类常考题材的大致情感,准确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能确保答题方向正确。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一、送别怀人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教材链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
  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
  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第五部分: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考点分类训练】
  一、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真等。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比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角度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近
  王 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