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40字。

  《沁园春•长沙》
  第1学时
  青春感怀:钦敬先驱宏愿——《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能通过诵读诗词,从诗歌中寻找意象信息,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品味诗人的青春情怀和感悟青春使命,陶冶性情。
  【学习准备】
  1.借助学习任务单,完成文本基础预习。
  2.借助学习资料,明确本课创作背景。
  3.回顾学过或背过的一些有关秋天的古典诗句。
  【学习进程】
  一、导入
  曾有人站在长沙的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瞭望世界,这位就是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今天我们便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一起感受伟人的革命豪情。
  二、情境任务
  你是一名著名导演,现筹备开拍电影《毛泽东》,其中有一场要拍摄主席在长沙橘子洲头的场景,请根据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以及这首词的相关创作背景来完成拍摄。
  拍摄结束后将选出最佳导演组。
  (一)学习任务一: 电影背景我选择
  学习活动1:你要在长沙选择和这首词的内容比较吻合的景物作为拍摄背景,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自主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后统一意见)
  1.选择哪些景物?
  2.所选景物的特征?
  3.整体景物形成的意境?
  预设:
  看”统领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等景物(意象)。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化用唐僧玄览诗中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
  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预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意境)
  评价要点:在学生回答时只要能给出意象,结合意象能形成画面感即可。
  学习活动2:从古至今,历代作家笔下写秋天的诗词无数,是每一首秋天的诗词都会呈现如此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吗?请举出那些意境不同的诗句。
  预设: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林黛玉
  5.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
  7.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