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0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共150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像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在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果容许的话,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我们应该感激论说性的作品,哲学、科学、数学这些学科塑造出我们活着的真实世界,但我们也不能活在一个完全是这些东西的世界里,偶尔我们也要摆脱一下这些东西,到一个更深沉或更伟大的真实里。这是我们内在的真实世界,我们独特的世界观。阅读想像文学会使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获得深深的满足。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以形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
  想像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根本就无法在一首抒情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就整首诗来看,所有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完全超越主旨的东西。
  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但这与科学及哲学教导我们的方式不同。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他们所指导的经验是我们已经有的或可以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论说性作品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而想像文学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想像文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一种神似的真实。那一定要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在做研究或实验一样来形容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许多世纪前,亚里士多德强调:“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如果是解剖学、地理或历史作品,被当作是专门的论述,却出现技术上的错误,那就应该被批评。但将事实写错却不会影响到一本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我们阅读小说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确实可能在小说家笔下被创造,在经过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根据我们的观察,一个故事的意义,存在于角色与事件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说性作品旨在传递知识、教导原理,提供阅读者已经有的或通过阅读能获得的知识和基本原理。
  B.阅读论说性作品时,读者应该像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以主动姿态,随时准备获取知识。
  C.与想像文学不同,论说性作品都注重逻辑性,这些作品的作者都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
  D.“对任何大部头的小说阅读而言,都是如此”中的“此”指许多读者会因繁杂的人物关系放弃巨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通过阅读论说性作品认识现实的世界比通过阅读想像文学塑造内在的真实世界更为重要。
  B.论说性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不能带给我们愉悦,因为这些作品所指导的经验是我们已经有的或可以获得的。
  C.评价论说性作品时,我们要采用与真理一致的标准,而评价想像文学作品时,则需要把写实和神似的真实作为标准。
  D.解剖学、地理或历史作品是专门的论述,像做研究或实验一样来形容生活事实、揭示社会真相,要避免技术上的错误。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毕飞宇在《〈水浒传〉的逻辑与〈红楼梦〉的反逻辑》中表达了这样的认识:小说语言第一要准确;准确是美的,可以唤起审美。
  B.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它影响着人类对抽象世界的认知。
  C.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讲述动物领袖在农场建立一个动物社会后却成为比人类更独裁的统治者的故事,攻击了极权主义。
  D.余光中在《乡愁》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等意象,通过时空的变化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思念亲人、眷恋故土的深情。
  4.阅读“想像文学”要注意什么?(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对“想像文学”作相关阐述?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安放
  梁刚
  苗家祠堂建在村中心,占地约一亩。祠堂坐西向东,依山势逐阶梯进为两进两院。拾级而上,呈一平台,中分两路,左右台阶上,矗立着两座拱门,门头上各嵌有一块石刻,各书有“登龙”“望凤”,寓人才辈出之意。由北登石级,穿过拱门,一座堂皇雄伟的牌楼式大门耸立于天际,两边墙垣作八字形闪开,中间一组十七级侧扇形石阶,十分气派。
  孙髯第一次进祠堂,就被正门头上悬的一块红底金字“苗氏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