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390字。

  2024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中西建筑艺术的不同,可概括为“稳定”和“变革”。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和院落空间传统从夏朝开始,一直演绎至明清,这种发展是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西方建筑,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一直到中世纪哥特式基督教堂及文艺复兴建筑,则表现出风格变革后的多样性。建筑文化的不同,使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在色彩、图案和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一般比较平和,体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具有长期稳定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例如,房屋的主体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檐下阴影部分用蓝绿相配的“冷色”;门窗用朱红色。宫殿、坛、庙等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多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上覆黄、绿或蓝色的琉璃瓦。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因附着了过多的社会政治内容而成为标示等级观念的象征性符号。《春秋•谷梁传》有“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的记载;清代规定公侯的门屋为金色,一至二品官为绿色,三至九品官为黑色,民居只能用灰色。西方建筑的色彩装饰远没有中国宫殿建筑和皇家园林以黄、红两色贯穿始终所形成的浓缛绮丽,也与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的文人园林的质朴淡雅有别,而是在变化的时代发展中追求装饰色彩的变更,并结合时代特色巧妙地变换,以此为核心有效展现出西方国家的宗教主题及历史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各种动、植物图案装饰,如松、柏、桃、竹、龙、虎、凤、龟等,对建筑设施起到了良好的美化作用,寄寓了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祝愿和追求,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其中,动物图案应用较广,以龙为最多。在人们心目中,龙既具有装饰效果,也已经成为一种降妖去魔的力量的化身。西方古代建筑的装饰图案远没有中国的丰富,却始终处于变革状态。早期建筑多以模仿自然界中的植物花叶编织纹样为装饰的主要图案,如草、芦苇、藤蔓等的装饰纹样。古罗马时期受“适用、坚固、美观”建筑观念的影响,装饰的运用也有所节制,图案相对较少。中世纪时期教会占绝对统治地位,教堂建筑装饰一改早期的简朴而雕绘缤纷,多以圣徒像或《新约》故事为内容,作为“不识字的人的圣经”,向人们昭显教义。教堂内的装饰为创造神秘的气氛服务,是为了让人们去获得某种神秘的、紧张的灵感。
  中西方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因建筑材料的不同,也体现出鲜明的差异性。西方古代建筑多数情况下是以石雕为核心,着重体现出块面与形体的立体感。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则相对丰富。以突出图案的线条美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平面或浅浮雕图案。需要明确强调的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除了雕饰(主要是土雕、木雕、石雕)之外,还有彩饰。雕饰由雕刻与雕塑两大部分构成,在西方建筑装饰领域中曾占据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这首先根源于以石为材的建筑传统。石头质地坚硬,能经受风雨的剥蚀而不变形,适于雕琢成各种形状,且雕琢后仍宜于承重,这些特点也应和了西方宗教崇拜的审美心理和宗教建筑的纪念性功能。相比而言,中国以土木为材的建筑传统在这两方面的功能要逊色得多,因而装饰围绕“土”“木”来做文章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建筑装饰是建筑的外衣,是建筑给人们最直观的展现。由于地域、文化、历史等差异,造就了中西方在建筑装饰上的多姿多彩,也正是这份不同,充分展现出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精髓。
  (摘编自郭广宇《浅析中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要纪念性建筑多以红黄为主色调,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装饰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
  B.中国传统建筑多选龙作装饰图案,主要因为其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一种能够降妖去魔的力量。
  C.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材,与其在宗教崇拜的审美心理和宗教建筑纪念性功能方面的逊色有关。
  D.中西方在建筑装饰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这是由双方地域、文化、历史等差异造就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引用《春秋》中的话,旨在证明中国早在周代就用丰富的颜色进行建筑装饰。
  B.第四段从中西方古代建筑材料的不同入手,对中西方建筑装饰手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来说明中西方建筑分别表现出的“稳定”和“变革”的特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以建筑文化的不同为前提,论证中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装饰色彩看,中国传统建筑附着了社会政治内容,而西方传统建筑则展现出宗教及历史文化精髓。
  B.不同于西方追求装饰色彩的变更,中国宫殿建筑和文人园林中表现出绮丽与淡雅相结合的审美取向。
  C.西方中世纪时期教堂建筑装饰雕绘缤纷,内容昭显教义,这与当时教会占绝对统治地位有关。
  D.建筑装饰着重体现出块面与形体的立体感,是西方建筑不同于中国建筑以线条美为主的装饰手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这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今年7月1日,我国中医药法实施5年。中医药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关意见的出台也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从更大视野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