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260字。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周晓虹
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之别”的标志,但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人类学领域已浸淫数年的研究者来看,他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学的“文野之别”。
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科最初形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关联。十九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对主义,加之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未开化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接近与融合。
如果说“文野之别”的跨越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促成人类学向文明社会研究的转变”,那么对传统上的研究“异文化”的人类学来说,这种转变在费孝通那里还存在着对“他己之别”的跨越。
利奇一再强调,某些社会人类学家,欲图研究本社会的愿望可以理解,事实上也值得称赞,但危害重重。按照人类学当时的观点,研究熟悉的社会,先入之见就可能造成研究的偏见,如果是单纯的陌生人去研究,就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要避开利奇的忧虑,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或者说要实现充分的民族自省,研究者就必须具备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强调但青年时代已逐渐养成的能力——文化自觉。
我认为,在社会学领域你必须具备如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对于研究本土文化的人类学家来说,则必须养成费孝通所言的“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可以说,正是有赖于这种同样能够增进理性、看清世事的心智品质,费孝通才能在江村调查中实现对“文野之别”的从容跨越。
一般而言,在从事文化或者社会研究之时,与研究者的地位或身份相关的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自身文化或本民族成员之时,能否以及如何抽身其间,以避免熟视无睹或情感涉入,再或无法客观的研究问题。其二是研究你所陌生的异文化(比如人类学通常研究的土著文化)之时,能否以当地人自己的世界观或分析视角,去观察被研究的文化或民族成员,以避免囫囵吞枣或以偏概全,或隔靴搔痒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费孝通1997年在《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以“进得去”和“出得来”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上述研究的难题。
如果说与异文化的接触能够使研究者摆脱对家乡或本土文化的“麻木”,形成对本土文化的“知之”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那么此时开弦弓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下所发生的迅疾的社会变迁则快速促进了这种“知之”或“文化自觉”的养成。
如果说急速的社会变迁造成了原来浸淫其间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生长的土地和文化的陌生化,而这陌生化保证了研究者在自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孝通因为有文化自觉,所以能比较从容实现对文野、他己之别的跨越。
B.费孝通认为对生活其中的文化有自知之明,能够增进理性、看清世事。
C.急速的社会变迁导致的主动的“陌生化”有助于调查研究者能“出得来”。
D.派克所提倡的社区研究对于费孝通探寻社会学中国化之路具有一定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可知人类学起初主要是研究现代文明的。
B.作者认为费孝通社会调查对中国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性认识的过程是有遗憾的。
C.围绕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的问题,本文采用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本文主要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论证结构。
3.作者对《江村经济》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同马林诺夫斯基对《江村经济》的高度评价,承认《江村经济》是一个里程碑。
B.作者认为费孝通很难从对江村的微观研究中得到一个对中国的概括性的认识。
C.作者认为费孝通比较好地实现了吴文藻先生所说的社会学中国化的三步。
D.作者认为费孝通未能很好注意到小农的潜力以及工业化在乡村转型的多样性。
4.文中加点词“进得去”和“出得来”的做法具体指什么?(4分)
5.鲁迅在《拿来主义》结尾写道:“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面对新的外来文化,鲁迅和吴文藻、费孝通师生二人的做法有何异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炮师
奈保尔
外人开车经过米格尔街肯定只会说:“贫民窟!”因为他看不见别的。但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这儿的人却把它看作一个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与众不同,而摩根则是我们的小丑。
至少那时我们是这么看他的。但过了若干年再回过头去看,我觉得他本应得到更多的尊敬。这当然是他自己的不是。他总爱故意出丑,没人笑他,他就不舒服,他整天都在琢磨一些新招,一旦他做了一次,就会一遍一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