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470字。

  2.2《红烛》同步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2.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选择题
  4.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红烛啊!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不误,不误!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然后才放光出?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闻一多《红烛》节选
  A.诗歌用设问句式,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讴歌了红烛自我牺牲的精神。
  B.“是谁制的蜡——给你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