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4310字。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美奋斗者”---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建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领先世界20年。由此可见,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攻坚克难的精神。
首先,攻坚克难要敢字当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攻坚克难的常胜法宝。在这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作多困难起初看起来很大,但是你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豁出去干一场,最后任务都完成了。回头一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天梦就寄托着中国人敢想敢干、矢志赶超的壮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太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新加坡《民报》报道称:“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全世界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200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是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中国航天人才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在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九天之上,中国卫星为我们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闪耀,为全人类造福。
其次,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易者难。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很多时候,所谓的坚和难,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为我们所夸大。很多事情,不能因其艰难我们就不去做,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更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力戒拖延症,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并且在干中逐步完善提高。很多人总想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或者在更好的条件下再开始,总想以更完美的姿态迈出第一步,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使得梦想最后只成了梦和想。
最后,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需要般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既然是攻坚克难,就要做好攻克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遇到困境、逆境乃至“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时怎么办?回答只有两个字: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日出云开。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天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毛主席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所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逃脱,在坎坷路上向前冲。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不正体现在这攻坚克难的征途中吗?
(摘编自谭评《攻坚克难见精神》)
材料二:
无论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都是一部攻坚克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这一精神品格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之光,彰显着共产党人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去面对困难时,许多当初貌似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我们的苦干下也能完成。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震惊了全世界,标志着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这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伟大壮举。
C.时间、毅力、努力与付出,是攻坚克难的必备条件,而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曲折和反复等,也是可能发生的事。
D.奋斗表现在细小而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个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而不仅仅是口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攻坚克难的问题,都主要论述了怎样做到攻坚克难。
B.总想等条件都具备或更好点再开始,甚至想第一步就很完美,那是靠不住的。
C.做到攻坚克难,应敢想敢干、矢志赶超,要干字当先,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力,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B.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C.袁枚:“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D.徐特立:“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4.邹韬奋说过“若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实践谈谈你的理解。
5.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永葆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