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60字。
七年级语文独立作业
(满分120分)
一、班级开展以“相约四季”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23分)
【欣赏四季之貌】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1)??临 (2)??清 (3)??冷
2.加点词语“应和”拼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yīng hé B.yīng hè C.yìng hé D.yìng hè
【领略自然之美】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此时的冷雨是最富于感性的时节。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浴洗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皆蠢蠢而蠕了吧,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改动)
3.画线语句存在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4.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起始“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从多个感官角度描绘了冷雨的特征。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描写冷雨。根据内容可以推断,此段文字描绘的是冬日冷雨。
C.雨发出“草和树沐浴洗发后”的气息,草和树被拟人化,突出雨中暗含的生命力。
D.文段最后连用三个“也许”,展开想象,揣测冷雨土腥气的由来,增添了情趣。
【共鸣百景之情】
(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① ▲ ,百草丰茂。② ▲ ,洪波涌起”的秋日盛景寄寓了曹孟德的豪情壮志;“峨眉山月半轮秋,③ ▲ ”这一轮秋月却让离乡外出的李白百感交集;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④ ▲ ,江春入旧年。”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⑤ ▲ ,落花时节又逢君。”
5.在上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5分)
(二)
“离乡路 脚步染尘土
青衣顾 留一抹楚楚
山河暮 眼模糊
可曾依稀记来路
老树枯 只剩鸦声话如故
马蹄孤 追逐不停驻”
七年级语文 第1页 共6页(2023.10)
6.以上歌词化用元代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语句。原句为“① ▲ ,小桥流水人家,② ▲ ”。(2分)
【体会人生四季】
7.根据要求完成填空。(3分)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描绘了属于他独特的多彩人生四季。阅读这部名著时,可以按照专题进行研读。如“鲁迅的求学生活”专题,如① ▲
(填作品名)、《琐记》、② ▲ (填作品名)、《范爱农》等文章,记述了鲁迅幼时学习、离开家乡到③ ▲ (填地名)、去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人生经历。
8.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过很多影响他人生的人物,小明同学列了一个图表比较人物信息,表格中还有三个内容,请你帮他补充完整。(4分)
人物提示 人物姓名 相关事件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① ▲ 为鲁迅添改讲义;关心鲁迅的实习。
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② ▲ ③ ▲ (写两件)
二、班级对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请阅读以下调查材料,完成任务。(9分)
材料一:
近日,班级同学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结果如下:
图1
材料二:
手机APP应用使用时间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图2
七年级语文 第2页 共6页(2023.10)
材料三:
“其实有时候玩手机已经玩到了一种无聊的程度,上面的内容也没有很吸引我,但就是不想放下来。”
——吴同学(某中学生)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我女儿半夜在玩,后来心血来潮看了一下她手机设置中的‘用时统计’,这才发现她从12点到3点一直在刷小视频,已经严重影响休息了。”
——袁女士(一位中学生的母亲)
“刷手机时间长了之后,不仅会感觉眼睛疲劳,而且一旦放下手机后,对什么事情都感觉很懈怠。如果玩完手机再去学习,那毫不夸张说,是完全没有效率的,沉不下心来思考。”
——周同学(某大学大三学生)
“能明显感受到对专注力的影响很大,只要手机叮咚一响,就忍不住想立马打开手机。”
——刘小姐(某公司职员)
材料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