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240字。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论》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学术经典之一,体现了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我们以《诗论》为中心,来探讨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中西合璧的文艺观、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独特的诗学观。
  一、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
  与王国维等前辈一样,朱光潜之所以能贯通中西,在于他不仅有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同时也是由于他拥有开阔的视野,能将西方现代学科,包括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纳入诗学的理论体系,可谓是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
  如朱光潜自己所说,“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诗论》中,朱光潜不仅利用西方文论分析中国诗歌,在分析中国诗歌时,亦采用西方的民俗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虽然主要谈中国诗歌,也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渊源,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
  在讨论诗歌起源时,朱光潜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例,最后得出“诗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的结论,显然受到“模仿说”的影响。在题材和内容上,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一章中,谈中西诗情趣上的比较时,为说明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重要,他从社会、教育、婚恋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在自然方面,对比了中西方诗歌对自然的态度,中国诗以委婉微妙取胜,西方诗以直率深刻取胜。
  二、民间文学意识的渗透
  朱光潜将民间文学意识渗透在《诗论》中,他把民间文学影响文人诗歌用着颜色的笔勾勒了出来。从论诗的起源,诗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同异,到诗歌的声韵等,都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学意识,特别是与诗歌密切相关的民间歌谣。
  朱光潜认为诗歌是起自民间的,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大半来自民俗歌谣。在探讨诗歌起源时,他说“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诗歌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他主张用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的歌谣做根据,而不主张以考古学与历史学为依据。诗乐舞同源,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在诗歌的作者上,他认为中国的民间歌谣,同外国一样,经历了同样的演进阶段,第一重创作是个人的,第二重创作是群众的,并以出自同一母题,情节大半一致,词句长短简繁不一律,流行于不同地区的民歌为例,证明了民歌是经过两重创作的结果。民歌都“活在口头上”,常在流动之中。
  三、渗透了人生体验的诗学观
  王国维将诗歌的三境界与人生的三境界结合起来,强调了“景”与“情”的契合;朱光潜直接提出“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认为诗歌是人生的体验。朱光潜认为诗都难免于若干情趣,把所写的看成一种有趣的意象,把诗当作戏来看。诗最忌浅薄,也易流于轻薄,关键是是否出自至性深情。“中国诗人陶潜和杜甫是于悲剧中见诙谐者,刘伶和金圣叹是于喜剧中见诙谐者,嵇康、李白则介乎二者之间”,他认为产生谐趣的重要原因是把所写的当成戏来看,自身情感要与所写的客观事物保持距离,可见其受到“心理距离说”的影响。与其说,他欣赏陶渊明、杜甫的诗,欣赏那种情趣与意象的完美融合,不如说,他更看重的是他们幽默风趣的背后,隐藏着的沉痛和严肃,他们面对这些沉痛的豁达风度和开阔的胸襟,面对人生困窘时,表现出来的冲淡静默。
  朱光潜将西方文艺理论系统、辩证地介绍到中国,在分析中国传统诗歌时,从心理学、美学、哲学、物理学等领域,进行谨严有序的科学实证,建立起《诗论》科学的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缜密,同时广引古今中外的文学事实,可见他明确的理论自觉意识,研究方法上具有现代精神。
  (摘编自《从<诗论>看朱光潜的美学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论》是我国二十世纪学术经典,作者以《诗论》为中心,对其进行了多方面探讨评价,很有启发性。
  B. 朱光潜等众多前辈之所以能贯通中西,因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同时还具有开阔的视野。
  C.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不仅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还反过来用中国诗歌印证了西方诗论。
  D. 未开化民族的歌谣都以人类天性为基础,考古学却完全忽视天性,故后者不可作为研究诗歌起源的依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本论部分,都采用了总分形式,从整体到局部都做到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B. 文章开篇即提出《诗论》“是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这一观点也贯穿了文章的各个论证层次。
  C. 作者多处将王国维和朱光潜进行了对比,目的是突出朱光潜能贯通中西,以及朱光潜艺术观点更胜一筹。
  D. 作者通过朱光潜在《诗论》中举《诗学》为例,为了证明朱光潜将西方现代学科纳入了诗学的理论体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论》是一部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结合的佳作,从中我们可看出朱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中西合璧的美学思想。
  B. 为了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朱光潜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诗,用西方民俗证明观点,还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
  C. 朱光潜把民间文学影响文人诗歌用着颜色的笔勾勒了出来,说明他认为民间文学意识是影响文人诗歌的重要因素。
  D. 朱光潜认为诗都难免于若干情趣,出自至性深情才有可能避免浅薄与轻薄,并借此肯定了陶潜、杜甫等人的诗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多方面探讨评价”错,主要探讨的是“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C.“用中国诗歌印证了西方诗论”错,原文为“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是“用中国诗论印证西方诗论”。
  D.“未开化民族的歌谣都以人类天性为基础,考古学却完全忽视天性”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有“诗歌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他主张用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的歌谣做根据,而不主张以考古学与历史学为依据”,可见“都”和“完全”表述绝对化。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25日,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吃土”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和治疗肠炎。
  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观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
  这一具有响应性和调节性功能的新材料,不仅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应用潜力。
  土壤仿生材料可以对激光、溶剂、外力等进行响应,使材料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