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890字。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上河图》是是张择端唯一的传世真迹,它以手卷的形式表现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景象,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市民的生活场景,是北宋风俗画的鸿篇巨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奇迹。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内容相当丰富又极其复杂,分析和鉴赏《清明上河图》,要先了解作者张择端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特别是那个时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北宋处于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成熟,人们生活水平发生变化,艺术品收藏成为时尚。适应社会所需,北宋宫廷画院更趋完善。张择端作为北宋徽宗时代的画院待诏,有充足的的时间从事绘画研究和创作,同时,他又是读过书的文人画家,有独立思考与创作的个人意志。他热衷于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所以他能够冲破院体派的束缚,成为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并完成展示当时城市生活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开拓了一个前人从未涉猎的新领域。
  从有关史料看,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前,宋代已有市肆风俗画作品,这种新的画风对他起到很大影响,而张择端更具开拓性。他的画作不落俗套,独树一帜,首先体现在他笔下的人物上。《清明上河图》共画有男女老少各色人物800余人,这些人物涵盖了各个阶层、众多身份,且各具特色,令人惊叹不已。我们不仅可以从画中看到芸芸众生:文武官员、医生账房、僧人道士、桥夫船工、酒保食客等等,还可观赏到诸多事件和情节:装车、挑担、骑驴、坐桥、喂马、理发、算命、讨钱等等。众多行业,各色人物,相呼相应,聚散疏离,巧妙地组织在富有戏剧性冲突的市井百态中。其次,张择端采用内谨外松的手法描绘笔下的人物。所谓内谨,即对人物身份的准确刻画和对人物结构的准确把握,外松即人物神情体态的意笔表现,衣纹服饰线条的随意自如。张择端以精炼统一的笔法,将默念的、消遣的、申诉的、哀求的、惊讶的、无奈的等种种情状,通过简约的线条,准确、生动地表现在画中。画中的人物身份清晰,意图明确。特别是人物的组合,完全超越了同时代画作人物群像的呆板排列、简单聚集,人物动态变化丰富,错落自然,极具临场性。《清明上河图》中几百人物的组合,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超常的观察、研究、追攀和表现的才能。
  《清明上河图》对自金至元、明、清到今天的中国人物画艺术的成长,意义深远。这部经典之作中,景物的“写实”,人物的“写趣”,构图的“散点”与“焦点”运用,用笔的慎密不苟、笔简形具,都把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技术推到极致。其线描的运用、形象的概括、神态的趣味、物象的组合、情节的调动、画面的意象,无不成为后来画者的攀本和典藏。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美术传统自汉代以后,就一直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即精英与通俗的文化分野,宋代以后的中国画史,几乎被文人画的历史所代替,文人画逐渐成为正统,而处于俗文化层面的职业绘画则成了陪衬,因此被归类于风俗画的《清明上河图》长期以来得不到学术上的探寻、研究。虽然近五十年来,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成了新的学术热点,甚至产生了“清明上河学”,但大多研究偏离了绘画艺术本身。
  (摘编自袁武《(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意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都成汴梁清明时节市民生活场景的鸿篇巨制,令人叹为观止。
  B. 张择端能够完成《清明上河图》,主要得益于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成熟。
  C. 《清明上河图》中有800多个任务,这些人物各不相同,涵盖男女老少、各个阶层及多种身份。
  D.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对后代人物画家影响深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头简要介绍并高度评价《清明上河图》,提出观点,领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分析北宋时代环境和张择端的身份背景,是为了论述鉴赏《清明上河图》的复杂性。
  C. 文章第三段从《清明上河图》的人物形象和内谨外松的描绘手法两个方面论述张择端的开拓性。
  D. 文章最后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指出《清明上河图》至今得不到学术重视的原因,并为此表示遗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择端能成为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因为他曾任画院待诏,又是读过书的文人画家。
  B.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多种多样的事件和情节,各色人物,相呼相应,富有戏剧性冲突。
  C. 《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组合不是简单聚集,也不是呆板排列,他们极具动态性和临场性。
  D.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技术从景物、人物、构图、用笔等诸方面,都在《清明上河图》上打到极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主要得益于……”错,由原文第二段“北宋处于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成熟,……适应社会所需,北宋宫廷画院更趋完善。张择端作为北宋徽宗时代的画院待诏,有充足的的时间从事绘画研究和创作,同时,他又是读过书的文人画家,有独立思考与创作的个人意志。……成为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并完成展示当时城市生活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可知,张择端能够完成《清明上河图》既有时代原因,又有他本人的努力,文中并没有说哪一个是“主要”的。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猫在你的旁边,在深沉的睡梦中舒缓地打着呼噜。这时你起身准备离开房间。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猫现在会怎么想?
  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猫有听声识人的能力。猫敏感的耳朵有超过20块肌肉,并且两耳可以独立朝各个方向运动,能听到55赫兹到79000赫兹之间的声音,而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则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左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