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380字。

  2023届高三信息押题卷(三)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距今3300年左右的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了《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晚商史。以此为基点,考古学家推定郑州商城等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文化为晚期夏文化。二里头都邑始建于距今3800年以后,有宫城、数十座宫殿以及各种官营手工业作坊,出土了成套的青铜礼器,成为当时最高级别的中心聚落,对中国大部分地区产生了深刻的辐射影响,中华文明从此步入成熟文明社会或者王权社会阶段。更早4000多年前的龙山时代,河南中部的王湾三期文化曾经南下大范围取代长江中游等地的石家河文化,这一文化巨变很可能对应古史记载的“禹征三苗”事件,夏代早期的历史也因此得以基本确认。在夏代早期前后,黄河中游还存在山西襄汾陶寺、陕西延安芦山峁和神木石峁等多处数百万平方米的地区性中心聚落,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许多数十万平方米的古城,这些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五帝时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由此前溯,我们甚至有可能利用考古学解开三皇时代的历史谜团。
  回首百年以前,传统的中国上古史体系被严重质疑,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中国考古学的诞生适逢其时,以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之源头为己任。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终于揭示出中国是世界上直立人较早的分布区和现代人起源地、农业起源地、陶器起源地、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献记载的地区之一。这些考古成就不仅对于正确认识全球人类起源史、文明发展史有重大意义,而且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太复兴提供了丰富坚实的科学依据。
  (摘编自韩建业《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材料二:
  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之文化基因,即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也就是“中”与“中和”。对于文化基因的“中”“中和”,如何通过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再现并进行科学阐释,是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了一些文献记载的晚商史,也证实了郑州商城等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B. 王湾三期文化大范围取代长江中游等地的石家河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此步入成熟文明社会或者王权社会阶段。
  C.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现代人起源地、农业起源地、陶器起源地。
  D. 夏代的都城遗址体现了中国先民对“中”的信仰与追求,这是“求中”的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考古学,前者侧重中国考古学的意义,后者侧重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中”与“中和”的理念。
  B. 在金人看来“燕京乃天地之中”,因此金朝徙都燕京,体现了“择中建殿”的理念。
  C. “中”与“中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从国家“宫城”到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大小不一,但理念相同。
  D. 历史考古的考古学文化不只局限于器物的类型学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中和”理念的是(   )
  A. 《荀子•大略》:“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B. 《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C. 司马光认为,“中和者,大则天地、中则帝王、细则昆虫草木,皆不可须臾离者也”。
  D. 考古学家郭沫若考察殷墟时写下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 帝都。”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考古学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证实了”错误,材料一原文是“以此为基点,考古学家推定”,并不是证实。
  B.“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此步入成熟文明社会或者王权社会阶段”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河南中部的王湾三期文化曾经南下大范围取代长江中游等地的石家河文化,……夏代早期的历史也因此得以基本确认”。选项于文无据。
  C.“中国是……”错误,材料一原文是“中国是世界上直立人较早的分布区和现代人起源地、农业起源地、陶器起源地、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献记载的地区之一”。是“之一”,可见表述不够准确。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转站
  梁晓声
  “晚点半小时。”他苦笑一下,无奈地又说,“徐涛不知急成什么样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他的儿子,正在本次列车的终点企盼着他。前面的终点,对于我和他,都并非终点,而是中转站。
  我不过才离开儿子一个月。他与儿子分离的时间,比我儿子的年龄还长一年多。只有一个儿子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碰在一起,都有许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