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50字。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俯瞰(kàn) 秀颀(qí) 簌簌(sù) 无边无垠(yín)
  B.遒劲(jìn) 田畴(chóu) 舳舻(zhú) 惟妙惟肖(xiào)
  C.纤维(xiān) 镏金(liú) 旌旗(jīnɡ) 潜滋暗长(qiǎn)
  D.洗涤(tiáo) 辟邪(bì) 雕镂(lòu) 摩肩接踵(zhǒ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游逛   繁殖   漫延   旁逸斜出 B.推崇   芭焦   车辙   春寒料峭
  C.岔道   题跋   冗长   不怀好意 D.轩谢   嶙峋   斟酌   坦荡如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用奋斗谱写生命华章。
  B.青年胜在年轻,但也囿于年轻,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难免手足无措。
  C.青年唯有秉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D.青年要始终保持两肋插刀的勇毅,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与弟子合著的《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B.《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
  C.称谓常暗含情感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同样是称呼老年男子,“公”比“叟”更显尊敬。
  D.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真实再现了战斗的气氛、气候的特点和战争的残酷。
  (3)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欧阳修在《采桑子》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6.八年级一班将举行“我爱读书”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材料:①2023年4月23日,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②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③谆谆教导、殷切嘱托,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进展明显,读书学习蔚然成风。
  (1)材料中有一处标点符号和一处语病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标点: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语病: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你仿用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二个活动。(2分)
  示例:交流读书经验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八年级一班定于12月20日上午8点30分在班级举行“诵读经典经验交流会”。作为班长去邀请李校长参加活动,你怎么说?(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4分)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甲】【乙】两首诗词都写到了“梦”,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