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470字。
河南省高中名校联考高一年级3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以和合思想助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能够疏导人们心绪,弥合社会裂痕,为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提供思维借鉴。和合思想追求完美圆满的理想目标,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互补、矛盾中的统一,确信不同事物可以彼此相处共存,通过整合差异、疏解分歧和矛盾,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以创新精神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发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精神特质。中华传统制度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在政治社会层面汇集与融合的结晶,强调以人为本、爱民便事,在施政管理和制度建设上讲求为政以德、尊时守位、知常达变,讲求因革损益、“顺乎天而应乎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充满活力的中华传统制度文化,在实践中必将自我革新和完善,发挥出其优势和特色,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借鉴。
以大同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人与人、国与国应当平等互助、诚信和睦、和平共处,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编自戴建兵、赵雪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传承中国智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义利统一”“天下大同”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与“亲仁善邻”的价值追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
B. 作为文化精髓的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
C. 中华传统制度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革新和完善。
D. 冷战思维和模式不利于各国间的互相平等对待,不利于各国间对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运用可以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和合思想,就能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
B. 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的大同思想,属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加以弘扬和践行,助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C. 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D. “大同社会”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论证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丰富深山百姓的文化生活,西铁职工艺术团的成员们深入大滩、燕子砭、阳平关等偏远山区进行慰问演出,送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B.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也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
C. 从人类文明史进程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观发端于人类早期文明,是人类深刻认识自己、走向大同世界的康庄大道。
D. 顶级扬琴演奏家、跨文化使者刘月宁,曾特邀欧洲扬琴演奏家用中国扬琴和匈牙利扬琴共同演绎《乌苏里船歌》,开启中欧扬琴对话新篇章。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5. 当下,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作为文化精髓”错,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髓”。可见,原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文化精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从桑干河升起
聂还贵
冬天,桑干河边看日出,听起来便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情。
桑干河上的太阳,仿佛是拱破冰层跃然而出。
升起来的太阳像一把火,点燃了蜿蜒的桑干河。沉默如两岸土地一样的冰面,霎时神采焕然、金光闪闪起来。
桑干河的日出,沸腾了桑干河两岸的村庄和人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