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040字。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科目:语文      满分:15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材料二:
  王国维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段话可以当作诗词创作的方法论。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者而言,要想创作出优秀作品,既要有古人先贤的那种浪漫想象力,又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就都落入古典诗歌传统的窠臼中。
  B.若诗词的材料和构造不是出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就无法真正达成虚构之境。
  C.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让词人们都开始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很大的变化。
  D.曹贞吉的《风流子•京口怀古》接受延伸“金戈铁马”的意象,比辛词更优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B.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诗歌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C.“道”的思想能揭示内在必然性、规律性、普遍性,诗中蕴“道”,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诗歌创作应追求意境。
  D.从辛词意象的接受过程可看出,诗词写作表达手段固化过程可能是文学史上重要小传统的形成过程之一。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洪涛”,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
  B.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化出,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诚表现得淋漓尽致。
  C.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与“雄鹰”“雪豹”等相差巨大,却蕴含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量。
  D.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引出的是一种黯然神伤的共同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伤感。
  4.诗词创作中应如何运用传统意象创造出新意境?请以毛泽东《菩萨蛮》中的“斜阳”意象为例,结合材料内容,谈一下你的看法。(4分)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本词作于1933年。毛泽东因从事调研工作,重返大柏地,面对曾经大胜的战场,抚今追昔,写下此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