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20字。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吕德文
  在大多数的农村,作为经济问题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供给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风衰败”问题严重。农村老年人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都是其表现。通过乡村文明建设,搞好农民的精神生活,是解决乡村社会问题,尤其是“乡风衰败”问题的治本之道。
  客观而言,“乡风衰败”并非单纯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是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导致家庭难以再满足留守农民的精神生活。家庭成员的分离,公共生活的缺乏,使部分留守老人容易自怨自艾。二是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表败。过去,村民间通常有着较为密集的社会交往,“走家串户”闲聊以及节日、婚丧嫁要等公共活动,也都有助于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需求。但近些年来,乡村“走家串户”变少了,人情异化日趋严重,人情往来变成负担。三是现有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错位,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文化、科技下乡力度,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不少“文化下乡”项目存在单向性问题,如电影下乡、农家书屋等,没能照顾到留守农民需求,难与农民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风衰败”。回应农民精神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急迫性。
  一是要促进农民自我组织发育,提高农民自我安置闲暇生活的能力。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尤其与闲暇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深入到农民生活的实际中才能有效。比如:老年人是当前农村中最大的留守群体也是精神生活最匮乏的群体。全国已有多地成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红白理事会。湖北洪湖。沙洋等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二是探索新型“文化下乡”。“文化下乡”要与农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等紧密结合,真正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例如。成都农村推行村庄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各村庄可依据自身实际在清单中勾选,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同理,相关部门也可考虑建立“文化下乡洁单”制度。三是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当前的农村,村里老人种地已经不仅是为获得物质资源。也是打发闲暇时间、填充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继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为需要种地的农民尤其是老人留出空间,使他们能继续通过种地填充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暴露出了乡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导致“乡风衰败”。
  B.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难以再满足农民的心理需求,必须禁止。
  C.近年来农村的“乡风衰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乡村农民伦理道德的滑坡。
  D.虽然在大多数农村中“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作者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最后给出解决的方法。
  B.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D.作者以乡风衰败的问题为着眼点,剖析了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就要恢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
  B.“文化下乡”等帮扶活动,如果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紧密贴合,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C.一些老年理事会、协会等效果较好,这说明乡风文明建设应深入农村生活的实际中。
  D.因地制宜,让农村老人们有地种,有事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