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33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自读课文《梦回繁华》,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rǒng(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______。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qiú(   )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   )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_______。它A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B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长而不rǒng( )    线条qiú(     )劲    衣冠(     )
  (2)加点词“诸人”中“诸”的意思是(   )
  A.姓 B.许多 C.兼词,“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3)画横线的两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态各异    细致入微 B.千姿百态     出神入化
  C.形态万千    栩栩如生 D.姿态各异     一丝不苟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A、B处,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不仅……还…… D.虽然……但……
  (5)课文重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巧,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综合性学习
  2.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苍梧晚报》“搜城记”栏目有关港城非遗项目系列报道,请完成以下任务。
  作为一门“奇”“巧”结合的造型艺术,连云港的根雕技艺有自然型、雕刻型、实用型等多种类型。根雕作品各自独立,无法重复,虽为雕塑,却不求准确的形似,只追求神似,“藏魂在天然,纳灵于神工”。历经两千多年,根雕技艺依然生机勃发,在港城广为传承,2007年,该项目入选连云港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节选自《苍梧晚报》2022年4月16日)
  1958年,我市近百名石雕艺人赴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的石雕制作。1977年,我市46名优秀石雕艺人去北京参加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任务,完成了纪念堂东墙、北墙的花岗岩贴画和台阶的雕琢,受到工程指挥部的奖励。
  (节选自《苍梧晚报》2022年4月23日)
  (1)选出上文中的非遗项目所属类别(   )
  A.传统表演艺术 B.民俗活动
  C.礼仪节庆 D.民间技艺
  (2)班级要为“根雕技艺申遗”撰写申请报告,拟列举四项内容,请你写出三条。
  ①根雕技艺概述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在“文化遗产我来保护”自由发言环节,你谈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思考,请写出你的主要观点。
  三、句子默写
  3. 班级开展“我爱古诗词”主题活动,【日积月累记古诗】请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在日积月累的经典诵读中,我们共赏奇“景”,有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___”的壮丽之景;我们共赏奇“志”,有李贺笔下“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报国热情;我们共赏奇“理”,有杜牧笔下“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的成败哲理。
  四、选择题
  4.【传统文化品古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舟吹取三山去”中“三山”指蓬莱、苍梧、瀛洲。
  B.“三更灯火五更鸡”中“五更”指早上4-6点。
  C.“豆蔻梢头二月初”中“豆蔻”指十一二岁的女孩子。
  D.“晴川历历汉阳树”中“阳”指江、河之北。
  5.【咬文嚼字析古诗】“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中“嗟”和“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