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780字,答案扫描。

  四川省资阳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I卷和第Ⅱ卷中的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区域和人口组成迅速变化,在城市建设中也伴随着城市中村落和人群的变化。十多年来,城中村从空间结构到人口结构都有较大变化,在社区治理上也有较多调整。
  ②城镇化伴随着区域内原有村落的变迁,城中村的空间结构变化嵌入城市的变化之中。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有的城市空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则需通过城市更新等方式盘活低效利用的土地,提升土地效益。城中村的空间结构变化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然发展而成的城市村落空间。随着城市的变迁,城中村往往配合周边的产业发展,成为劳动力的“蓄水池”。这类城中村的空间并未经过细致规划,容易造成村落建筑空间的失序。广州不同城中村的握手楼,厦门一些村落中交错的古厝和自建房,都体现了这些空间的失序。在一些大型城中村里,空间失序加大了治理的难度。第二种是经局部改造的城市村落空间。这一类城中村空间改造采取更为有机的方式,主要着眼于提升部分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对村落中的局部区域进行拆除,对一些楼宇进行修缮,提升社区的宜居水平。第三种是经全盘改造的城市村落空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包括北京、广州、深圳在内的很多城市开始对城中村进行全盘改造。全盘改造有助于对土地进行更充分的盘活,重新布局村落的空间等。
  ③自然发展的城市村落空间是城中村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局部改造和全盘改造的前在状态,后两种类型是针对第一种类型的改造。改造方案与城中村的经济社会变迁,尤其是人口状况的变化关系尤为密切。空间与社会的互构是城市社会变迁的动力,随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城中村成为容纳大量外来人口的空间,人口结构也越发复杂。在城中村整体变迁的情况下,人群也在发生变化,对社区治理形成了更多的挑战。
  ④第一,城中村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类似于圈层的人口空间结构。本地村民居住在一个区域,外来人口可能又分布于不同区域之中。20世纪90年代,有些村落或社区形成了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区域,使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相对区分开来。现阶段,更多的自建房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中村土地利用低效会导致城市空间发展不足,进而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B.城市空间的局部改造通过小范围拆除、修缮等有机方式,提升社区的宜居水平。
  C.城中村的社会经济与人口结构都是城中村变迁的动力,会对改造方案产生影响。
  D.城市更新与变迁,需要从空间和社会动力角度去关注城市发展及城中村的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凸显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中村的变化。
  B.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详细论述了城中村的空间类型、现实问题及治理措施。
  C.文章第②段列举握手楼、自建房等,论证了自然发展的城中村治理难的观点。
  D.文章第④段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论证了城中村人口、空间结构复杂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中村空间和人口结构变化能反映出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城市治理能力。
  B.城中村改造无论采用局部改造还是全盘改造,都应重视提升土地的效益。
  C.北京、广州等很多城市全盘改造城中村,能够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
  D.城中村居住的不同主体是配合城市发展的劳动者,也是改造治理的参与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成功投产后,彼时的中国核电人在思考——什么时候中国能拥有自己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设计顺利完成后,时任中国核动力院副院长的张森如召集十多位技术骨干,经过一系列讨论、计算、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