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80字。
陈经纶中学2023-2024第一学期 初三语文 期中检测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基础??运用(7道小题,共14分)
金秋九月,云高风淡。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我们行走中轴线,品味它的丰富多彩,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听一听,“辉煌中轴”追根溯源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7.8公里,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甲】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华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观测天象确定时间节令和空间方位,因此以“中”为美为尊,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从明清直至今天,北京城都是在元大都留下的城市聚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大都是依照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来建造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并对称布局。在都城建设上,都城位于国家之“中”,皇帝居都城之“中”,以“九重天子居”为轴,南北延伸,东西展拓,形成了具有“建中立极”的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与文化空间序列——都城“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参照古人所描绘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对称布局,进行建设、完善和规划,集中展现了13 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创造与才能。
【链接材料】
“建中立极”一词源自《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登歌》:“於赫我皇,建中立极”。这句话说的是登帝位、秉国政,建立中正之道,树立最高的准则。“建中立极”的都城形制,彰显了统治者皇权居中的治国思想。
1.有同学对文段中三个加点字词的意思、字形、读音以及【甲】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A.因为表达的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的意思,所以“典范”中有错别字。
B .因为表达的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所以“聚落”中有错别字。
C.“脊梁”中“脊”应读作“jǐ”, “脊梁”往往用来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或事物”。
D.顿号一般表示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所以【甲】处应该使用逗号。
2.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2分)
3.有同学对文段中“建中立极”的意思不太理解,请你结合文段和【链接材料】,帮他解释一下。(2分)
活动二:走一走,“壮美中轴”风姿多彩
第一站 钟鼓楼——鸣响时间流淌声
如果说北京中轴线是一个动人的城市乐章,乐章的尾音就是屹立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北京鼓楼、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在城市中心修建为全城报时的钟鼓楼,是元大都区别于前代都城规划的点睛之笔。虽然钟鼓楼几经焚毁、重建、修缮,但在数百年里,“暮鼓晨钟”一直把握整座城市的脉搏,居民生息劳作皆以此为准。
鼓楼中《时间的故事》展览对古代观象授时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系统展示了古代计时器的发展。“鼓为号令,钟为传声”,在虚拟“永乐大钟”前,人们模拟击鼓、撞钟,触摸屏幕上的地安门、崇文门、西直门等四九城里点位,感受当年“钟声十里,莫不耸听”的盛况。而数字影片《共鸣》720 度全沉浸空间内,历史的星河与时代的画卷交相辉映,高科技与古建筑相辅相成。在这里,北京的时间故事、中国的时间故事,正被更多人听见。
第二站 景山——
景山,北京中轴线的最高点。这座园林曾是元明清三代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景山的建筑,起初并未严格遵循中轴布局。直至清代乾隆时期,原来位于景山东北角的寿皇殿建筑群,被整体移到了正北的中轴线上;又在景山上新建5座亭子,万春亭居中,另外4 座亭子呈左右对称。通过这一改动,北京中轴线再次得到完善,中轴线制高点也由此确立。
一直以来,景山就是人们登高览胜的好去处。五亭排开,气势非凡,景观各有不同。北京中轴线申遗启动后,万春亭观景台地面上增设了圆形地标,这里也成为中轴线具有代表性的打卡点。若逢天朗气清,城市天际线可以尽收眼底,十分壮观。
第三站 永定门——复建延伸中轴线
永定门又称正阳门外,有“永远安定”的寓意。从高处鸟瞰,正阳门到永定门这一段,已经形成一条通透的景观廊道。在北京外城诸多城门当中,永定门的形制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致。在雄厚的城墙和城台之上,门楼那如翼的宽大飞檐,似乎使它直插云霄,凌空欲飞,令人叹为观止。
永定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将中轴线从正阳门向南延伸了约3000米。这3000米也是明清时期皇家出行至天坛祭天或到先农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