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700字。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3日上午8:00-10: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兴旺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生态宜居需要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乡风文明需要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治理有效需要农民具备法制观念、掌握法律常识。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贫困群众缺乏劳动技能,难以开展劳务输出;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可以说,根深蒂国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十三五”时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还要我们久久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普及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
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只有农民人人参与,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明白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拥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增强自觉性。通过文化“铸魂”,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贵源。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游客云集,热闹非凡,因为这里拥有数十座风格各异的非遗工作坊,聚集着上百位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家,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村、文化村。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明月村还速脱贫,不但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村容村貌也大为改变,绿水青山、翠竹鲜花,处处透露着优雅整洁,让明月村赏心悦目,成为度假胜地。
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一种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即使是落后分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当前农村地区还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俗,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封建递信活动有所反弹,流行打牌搓麻将等娱乐活动……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摘自人民日报《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有删改)
材料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自身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服务支撑。
提高教育水平。乡村振兴离不开知识和人才,需要大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支撑,这就要求农民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制观念。
B. 振兴乡村需要普及先进文化,用文化凝聚人心;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
C. 中国创造了人类扶贫史上的奇迹,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我们消除落后文化观念,普及先进文化来巩固。
D. 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说明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只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改变腐朽落后的乡村习俗,就能创设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科技必先行。
B. 加强师范院校持续开展支教活动力度,是乡村基础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前提。
C. 当前农村已经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D. 只要选送一批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中青年教师、科技服务团,投身乡村、建设乡村,就能强化人才支撑。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 )
A. 阳新县打造了“石田古驿”“天空之城”“南市渔歌”等集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B. 劲牌有限公司投资捐建了大冶市体育公园、黄石柯尔山白马山城市公园等文体设施。
C. 资产过亿的青年赵英才回乡投资,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被奉为乡村振兴黑马之典范。
D. 阳新县王英镇成立了该县首家乡镇篮球队,每到节假日举行“乡村NBA”男子篮球联赛。
4. 为实施乡村振兴,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文化建设?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自己家乡特点,谈谈你将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服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只要……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前农村地区还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俗,如……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选项说法太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