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130字。
湖北省黄石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
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
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这个阶层不像门阀贵族与下层人民那样等级森严、隔绝严厉,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父,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
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可说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
材料二
自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规规矩矩地画山。中国画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画山,表现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即使作者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几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
1.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唐前后,社会生活发生重要变化,宗教意识逐渐衰淡,人世景物日渐有了自己的现实品
格,山水也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
B.山水画契合了当时地主士大夫们的思绪和观念: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
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
C.在宋朝,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自然山水满足了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这是山水画成熟
于城市生活发达的宋代的全部原因。
D.审美趣味的变化是社会变异的反映,与现实相适应的哲学思潮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观因素。
禅宗的流行带来了山水画的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阀贵族不同于由乡村而城市的地主士大夫,他们与下层人民隔绝严厉,乡村并未成为这一
阶层普遍的情感寄托。
B.中国山水画追求主客一体,西方风景画主客二分,在西方画家眼中,风景只是他们观看的对
象,并不寄予主观感情。
C.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特色,画家的精神
内化于自然山水之中。
D.董源、范宽、王希孟、赵孟頫画作中的山水形态各异,画作风格不一,作品中的山水体现了
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
3.下列题画诗,与材料一画线句中的“基本音调”最契合的一项是(3分)
A.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B.寒玉萧萧风满枝,新泉细火待茶迟。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
C.水影山光翠荡磨,春风波上听渔歌。垂垂烟柳笼南岸,好着轻舟一钓蓑。
D.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4.材料一提及“欧洲风景画”,材料二提及“西方风景画”,在文中各有何作用?(4分)
5. 游客在故宫参观时,发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形成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镇伤兵
石钟山
八路军包围了灰色城墙,攻打被日本人占领的小镇。喊杀声、枪炮声,镇内的人清晰可闻。日本人凭借着那条灰色城墙固守着小镇,但仍源源不断地有伤兵被抬下来,伤兵多了,日本医生照顾不过来,于是这些伤兵又被抬到镇内的人家,把药分散给每个伤兵,让镇内的人家伺候日本伤兵。
八路军攻城的第一天,翟二妈家就抬来一个伤兵。这个伤兵很年轻,十七八岁的年纪,唇上刚生出一层淡淡的茸毛。伤兵浑身上下被炮弹炸了足有六七处伤,被纱布缠着,血水浸出纱布。伤兵痛苦地呻吟着。伤兵被抬来时,还来了名日本军医,日本军医比画半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