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510字。

  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工匠精神”,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其精神内核长久地流传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回望中华文明史,可谓凝聚了历朝历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匠人们“躲进小楼成一统”,在斗室内潜心钻研技艺,貌似与现实世界脱节,实际上他们却是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B.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并不是倡导每个人都成为工匠,而是让人人践行工匠精神来为中国建设强筋健骨、凝神铸魂。
  C.华夏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D.精益求精,是传统手工业质量和品质的保证,亦是当代工业质量至上、品质取胜市场风尚的内在追求,被延伸到多个领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述工匠精神,材料一重在探究其意义和内涵,材料二重在探究其形成的历史渊源。
  B.材料一第一段层层递进,先破后立,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C.材料二第三段在论证官方和民间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尊重时,都采用了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
  D.材料一说理清晰,逻辑严密,富有气势;材料二事例丰富,深人浅出,极具说服力。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艾爱国在焊工车间50多年,攻克100多项技术难关,改进100多项焊接工艺。
  B.工程师陈亮刻苦攻关,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60。
  C.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反复斟酌才完成《红楼梦》前八十回文稿。
  D.钟芳蓉高考成绩特别优异,却不顾热议,坚定选择了北京大学的“冷门”考古专业。
  4.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在我国经历怎样的演变才逐渐定型?请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4分)
  5.新时代,我们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关大妈
  茹志鹃
  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上首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