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480字。

  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3 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诗文阅读(46分)
  (一)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天台山之高大,以衬托天姥山高峻雄拔的气势。
  (2)中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过渡到写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完成2-4题。(每题3分,共9分)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直中绳              中:合乎
  B.虽有槁暴              暴:晒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道
  3.下列与例句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青,取之于蓝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蚓无爪牙之利 D.善假于物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整饬中又有适当的变化,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5-9题。(共20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