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810字。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
  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煤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以体育促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
  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
  “以体育促团结”——
  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
  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
  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以体育促包容”——
  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
  “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
  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
  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
  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
  C.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D.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
  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3分.)
  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C.《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4分)
  5.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同车人的啜泣
  木心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区长途公共汽车站,乘客不多①。
  我上车,选个靠窗的座位——窗下不远处,一对男女撑着伞话别。
  女:“上去吧,也谈不完的。”
  男:“我妹妹总不见得十恶不赦,有时她倒是出于好心。”
  女:“好心,她有好心?”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作刀锯状:“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相信。”……
  男:“肝火旺,妈的病是难好了的,就让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