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460字。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以一个家族的盛衰为背景展开了对大观园内外的描写,而家族的盛衰虽关涉权力分配、地位高下、社会流动等诸多因素,而实以经济状况的变化为显著标志。如许伴云所说:“经济中的生产关系常直接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倒过来,社会结构中权力的分配、地位的高下、社会阶级的波动、社会成员的上下流动,也都和经济因素息息相关。”对于社会结构与经济因素的互动关系,《红楼梦》给予了深切关注,并分别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处予以了明确的提示。从“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到“精穷”,到“散余资”,《红楼梦》有条不紊地写出了荣国府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并将大观园的衰败与经济状况的恶化结合在一起加以表现,足以见出其经济生活视野的开阔。
  《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广泛涉及家族结构、经济因素和文化分层,而经济利益的冲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赵姨娘对王照风、贾宝玉的嫉恨是一例,贾赦欲逼娶鸳鸯为妾又是一例。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赵姨娘之所以对王照风、宝玉痛下杀手,实为那一份“家私”。地不加掩饰地对马道婆说:“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而马道婆之所以乐意伙同赵姨娘为非作歹,则是因为可以分到一杯羹。贾赦逼娶鸳鸯一事发生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对这一情节,普通读者也许仅仅留意到贾赦的好色,而细心的读者则进一步看出了贾赦的贪财。在贾赦、贾政两个儿子中,贾赦虽为长子,却不讨贾母的喜欢,在荣国府的地位因而不如贾政。娶鸳鸯为妾不仅满足了贾赦的好色欲望,还能提升他在荣国府的地位,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任何事件和矛盾背后,都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而在文化、社会、经济三个影响因素中,经济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变量。《红楼梦》对这一变量的梳理和揭示,清晰而有力度。
  贾府被抄是这个家族所遭遇的最为沉重的外力打击,而引发抄家的几款罪名中,凤姐放高利贷赫然在列。放高利贷是一种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行为,向来为王法所不容。故第一百零六回,北静王府长史向贾政转达朝廷的特赦旨意,放高利贷不在赦免之列:“惟抄出借券,令我们王爷查核。如有违禁重利的,一概照例入官;其在定例生息的,同房地文书,尽行给还。”这一回用了“王熙凤致祸抱着惭”作回目,就因为放高利贷系王照凤所为,而她的周转资金主要来自她作为理家人所掌管的月钱。
  (摘编自光明日报《<红楼梦>中的世俗描写》)
  材料二:
  《红楼梦》主要围绕家庭生活来展开故事,其中有不少有关经济的描写,如秦可卿出殡与元妃省亲等大事的支出耗费、乌庄头的账单、探春兴利除弊的故事等。这些都是较为显性的情节,较为隐性的有王照凤的放贷、贾府上下月钱年物的分配等。从叙事与意义的角度看,这些与“经济”有关的叙事具有某种超越其自身本意的意义。从文学着眼,重新审视《红楼梦》有关经济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化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家族盛衰的显著标志是经济状况的变化,但也体现在权力分配、地位高下、社会流动等各个方面。
  B.《红楼梦》对社会结构与经济因素的互动关系给予了多处提示,深切关注大观园衰败与经济状况恶化的关系。
  C.赵姨娘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嫉恨,贾赦欲逼娶鸳鸯为妾,凤姐放高利贷,都是《红楼梦》对经济因素梳理的章节。
  D.《红楼梦》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力保持了清醒的关注,我们不难从小说纷繁复杂的描写中,感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力。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有关经济的描写有显性情节和隐性情节,这些与“经济”有关的叙事具有某种超越其自身本意的意义。
  B.想要深化对《红楼梦》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叙事艺术及思想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作品中有关经济的内容入手。
  C.家庭生活中的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是一定存在的,所以《红楼梦》中有关经济生活的内容可以作为史料的参考和佐证。
  D.对《红楼梦》经济叙事的研究,可以以文学为经济学做注脚,抓住文本表现突出且意义涉及面广的经济叙事展开论述。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把人物放在经济‘事件’中来描绘,常常能达到很好的写人效果”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雷雨》中鲁大海怒斥周朴园用钱收买工人代表,让代表们在复工合同上签字,致使罢工失败的行为,突出老资本家周朴园的老谋深算、冷酷无情。
  B.《包身工》中写到包身工人用二十元大洋就把自己包给了带工三年,沦为带工的赚钱“机器”,由此看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研究不用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这是对其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
  D.《哦,香雪》中无论是“凤娇”们用土特产交换日用品和饰物,还是香雪因换铅笔盒没来得及下车,都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姑娘对新生活的渴望。
  4.请简析材料一第一段“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精穷”“散余资”的含意和作用。(4分)
  5.《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贾母为凤姐凑份子过生日,凤姐在贾母等面前口头应承替李纨出份子,背地里又赖账。请根据材料从王熙凤的角度分析她这样对待李纨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吹不起乡愁吹不尽旅思吹遍了人家
  林 彬
  四月,丁香花开的时节,在北京谢冤先生家的客厅里,谢先生身穿藏青色条纹西装,谈起故乡往事,谈起诗坛,春风满面。
  他回忆起母亲绾着发髻,身着白色的夏布衣裙,在井边洗衣,荔枝花、龙眼花、柚子花次第飘落,母亲身前身后落满花瓣。那镌刻在记忆里的一切是如此动人,化为文字更有着深情、诗意、哲思,让人难以忘怀。
  读谢先生关于故乡的文字,我会想起他在诗歌《爱简》《芦岸》中引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