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70个字。
让极丽绝秀的诗歌渗入学生的心田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文学是一种多维的,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事物。不过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类型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以部分代替整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诗词歌赋的教育。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音乐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内容的把握不是一个重点,而诗的格律和意境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体味诗情更是重中之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近体诗、词和新诗。而我今天就简单谈谈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与体会。
(一)诗歌的格律特点
在诗歌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诗歌基本常识的介绍,即诗歌的大致分类和格律特点。
一: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又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和这个时期文人创作的诗。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是在唐代正式形成的,成为近体诗,又叫今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有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
近体诗是讲究对仗的,就是人们常说得对对子,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相应位置的词,数词对数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是草木类,“青山”是地理类,这种是邻对。近体诗的节奏和平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近体诗一般是两个音节或词组,五言的节奏二二一或二一二,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七言的节奏主要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