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60字。
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材料二
先来看自然诗。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就是“见物起兴”,指宇宙间种种物象以及人世间种种事象引发诗人感动。
B.从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就是读者阅读时能获得诗人的感动,与诗人同心,甚至获得更丰富的感动。
C.诗歌在使读者获得感动时因为范围不同而层次不同,第一层的感动是一对一的,高层次的感动是一对多的。
D.自然比较人事更广大,在诗歌中歌咏自然,可以使诗的题材丰富、意境扩大,人事诗也会因之而意蕴深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中的“兴”与西方的“接受美学”都认为读者能不限于作者的原意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理解是高层次的。
B.一首诗能够让读者产生高层次的感动,既归功于作者能对自然、人事的感受,也要归功于读者善于理解与感悟。
C.材料一、材料二都引用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来证明了自然描写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中国的自然诗虽然也有刚性美的诗,但与西方相比而言,这些刚性诗还是偏于柔,最能体现中国诗的本色特长。
3.从“刚”与“柔”的视角看,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4.香菱写的第一首诗《咏月》“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这首诗只有颔联是抒情,写得很直白,其余各联都是就月写月。香菱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了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黛玉的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怀石投江①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