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20字。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Ⅱ)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1023年的时候,宋朝的穷人家会教小孩如何种稻或织布,有钱人家则是教男孩读经写字、骑马射箭,教女孩三从四德。毫无疑问,这些技能到了1060年还是很重要。
相较之下,对于中国或世界其他地方到2060年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们却一无所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但到那个时候,现在孩子学的各种技能,绝大多数可能没有什么用了。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想跟上2060年的世界,我们该教什么呢?被大量信息淹没的21世纪,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学生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信息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点滴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尤其是要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人类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你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人生的第二阶段,
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
但到2060年,由于改变速度的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而这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15岁的时候,你忙着自我重塑,人生的变化,有点儿吓人,但也令人兴奋。但到50岁,你就不想改变了,大多数50多岁的人,并没有准备好随时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及性格的深层架构。
然而在21世纪,“稳定”注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有可能你有很长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个无知的化石。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
如果“不确定性”已经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态,又要怎么过下去?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学会与改变和平相处。但麻烦的是,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而且现在的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
到底你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技术?这个选项更冒险。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帮助,但如果技术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权力,它就可能把你当作人质,走向它想达到的目标。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技术,但这只让一小群精英富了起来,大多数人反而沦为奴隶。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得顶着炎炎烈日拔草、浇水和收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可能是未来你的命运。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林俊宏译,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变速度的加快,让人类对未来的变化难以预测,老师教给学生什么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B.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在走向社会之前就要累积信息、发展技能、建构世界观,同时建立身份认同。
C.技术越来越了解人类,但到底是人类在为技术服务,还是技术在服务人类?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悲观的。
D.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人类的了解越来越深,一旦算法比你更了解自己,人类就将失去对自己的决定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提到中国宋朝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提到中国当代互联网公司百度等,可见作者对中国的相关问题有过全面研究。
B.被大量信息淹没的21世纪,学生不再需要教师教给更多信息,通常教师心态也不够灵活,说明教师不再是教育的必需。
C.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人对改变的适应性会越来越差,但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未来世界,人必须适应改变。
D.人类历史上的农业技术的发明并不是所有人的福祉,由此可知依赖技术对于未来世界的人类不是一件好事。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表达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小王在某平台搜索了某件商品,当他打开另一个平台时,一下子跳出来好多他浏览过的商品的广告。
B.芭娜借了网贷,还没到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平台就提醒及时还贷,因为平台借助大数据监测到她近期收入能力太低。
C.某中学借助大数据跟踪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D.很多人去某地旅游时都选择某平台推荐的省心攻略,大家跟着推荐走了相似路线,选择了相似拍摄角度,发了相似朋友圈。
4.作者是怎样阐明人要不断重塑自己的原因的?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橘 颂【生】
张炜
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
橘颂跳到铺好的宣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
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他写了八个字: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