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88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望着我笑了。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大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他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小说叙述“我”与女孩因为“卫生”的问题发生争论,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矛盾。
C.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
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通过描写女孩的肖像,女孩关织布机的要求,人们关于饭食的揶揄,多角度塑造了人物憨厚勤劳的特点。
B.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
C.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
D.小说用“……烧过两三回”“……也许五年……”描写战争,写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
(3)孙犁曾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女孩子”的哪些特质让孙犁怀有崇拜之情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回答。
(4)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山地回忆》的“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诗文阅读(5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2.(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秦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
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其。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䲡,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