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0字。
16.2《六国论》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3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二、非选择类
3.(3)事
以地事秦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犹
犹抱薪救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情景默写
4.根据要求,默写《六国论》中的相关名句。
(1)作者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 , 。”
(2)《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武力抗秦的句子是:“ , 。”
(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 ”11个字。
四、句子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
(4)四围山色中,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
(5)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