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120字。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之间的时间性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等诗人探索了新诗的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
  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作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诗歌的音乐性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D.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歌较成熟,而现代新诗处在生长期,二者不宜用同一套评价标准来衡量。
  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但依然不够成熟。
  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4.请梳理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分)
  5.应如何评价中国新诗?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马家父子
  毕飞字
  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
  老马的儿子马多不说四川话。马多的说话乃至发音都是老马启蒙的,四川话说得不错。可是马多一进幼儿园就学会用首都人的行腔吐字归音了,透出一股含混和不负责任的腔调。语言即人。马多操了一口京腔就不能算纯正的四川娃子,老马对这一点很失望。
  老马这些年一直和儿子过,他的妻子在三年之前就做了别人的新娘了,离婚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