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540字。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崇高的书写向来是与宏大叙事紧密联系的。书写崇高,需要宏观思维和整体视野。只有在对历史、现在、未来史诗般的全景观照中,在对时代、国家、社会宏大脉动的整体把握中,崇高的意义才能得到有效凸显。
  事实上,宏大叙事与细节叙事之间不是有你无我、水火不容,而往往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一些凸显崇高的宏大叙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三体》之所以屡屡掀起阅读热潮,与其丰富的内容、真实生动的细节是分不开的。细节叙事具有凸显崇高的独特作用,可以与宏大叙事相辅相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细节叙事本身所具有的超清视野和常人视角。
  细节饱含着现实生活的汁液,连接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叙事从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等平常细节入手,塑造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展现普通的个体在面对矛盾冲突时所爆发的伟大力量。在这种平常与伟大的对比中,崇高故事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忆和经验中唤醒了巨大的力量,因而更能够冲击人的心灵。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家利奥塔强调:“崇高不是简单的满足,而是因努力而满足。”细节叙事可以展现这种努力的过程,因而更能够凸显崇高。
  正如康德所说,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对生命力的阻碍矛盾越激烈,紧跟而来的生命力涌流越强烈。正是故事中贯穿着的深刻矛盾,使读者因为感受矛盾冲突积累了深深的痛感,当故事人物做出选择、完成转变或者取得胜利之后,这种痛感才能瞬间释放转化成崇高的精神愉悦。因此,作者对矛盾的刻画越逼真,读者的痛感越强,对崇高的感受就越充分。在这方面,细节叙事常常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微小细节的精致点缀,调动着读者的感官,点滴间氤氲着真实的氛围,在读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并可以将这种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就善用细节刻画矛盾。如在讲到一支志愿军部队的战斗时,他描写道:“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精确的数字细节、形象的情景细节使人身临其境,直观感受到志愿军战士所面对敌我矛盾之激烈,为凸显其后战士们英勇斗争的崇高意义蓄足了劲。
  在用什么样的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在如何用好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清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正确对待历史中的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作家需要真诚观照人民的现实生活,用光明的细节帮助人们驱散黑暗,用美善的细节鼓励人们战胜丑恶。
  (摘编自沈壮海、蒋从斌《细节何以彰显崇高》)
  材料二:
  有时作品中的几句话,就可能构成一个绝妙的细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福贵从儿子有庆的坟前来到村口,悲伤难掩。余华在这里只写了一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观照历史、现在、未来的全景,从整体上把握时代、国家、社会的宏大脉动,才能有效凸显崇高的意义。
  B.细节叙事从细节入手,塑造常人形象,展现普通个体的伟大力量,将平常与伟大形成对比,更能够凸显崇高。
  C.细部是生活的纹理,是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或原点,好的细部描摹能让人领悟生命的意义,使人心灵纯净。
  D.细部或许是一段类似“闲笔”的不经意叙述,但它是文学叙事的精要所在,好的作品是由无数个精彩细部组成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细节叙事将矛盾刻画得越激烈,读者从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痛感越强烈,痛感释放后读者的精神越满足,崇高感越充分。
  B.精确的数字,形象的情景,都是细节叙事。恰到好处的微小细节能够调动作者的感官,在作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
  C.细节经过精心打磨和设计,是作家叙事的炫技,彰显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写作抱负,体现出作家的哲学涵养和生活态度。
  D.没有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无论是作家还是艺术家,无论是创作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文本,都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3.下列选项对《大战中的插曲》的细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的细节描写,体现了“我”对日本小女孩的细心呵护。
  B.“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对“我”的亲近和依赖。
  C.“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女孩的照顾,体现了“我”的大爱之心。
  D.“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这一细节,体现了“我”深明大义,富有正义感,受人欢迎。
  4.作家如何才能打造出精彩的细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5.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等。请结合材料一对课文中的细节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千 孙 犁
  张岗镇是小区的中心村,分四大头。工作组一共四个人,一人分占一头,李同志还兼着冬学①的教员。他在西头工作,在西头吃派饭,除去地主、富农家,差不多是挨门挨户一家三天。
  不上一个月,这一头的大人孩子就全和他熟了。
  这几天,冬学里讨论划阶级、定成分,人们到的很多。西头有一帮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