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00字。
7.2《秦腔》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又名秦声、梆子腔、乱弹,是我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四大声腔指“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或“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皮簧腔”。梆子腔都是其中之一。)在繁花似锦的中国戏曲园地里,它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就像秦地人一样的古朴憨厚、激昂慷慨。由于它孕育诞生于自古被称为帝王之都的秦中,长期承受着周秦汉唐文化的雨露,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遗传基因。
秦腔是以秦声为声腔体系的剧,滥觞于西周时期秦地的旷野牧歌,《秦风》《豳风》作为“乐”,已表现出音乐、诗歌与舞蹈的自然组合。在秦汉时期的百戏杂陈中,又广泛地吸收了“戏”的一些实体性的表演动作,三辅人民创作演出的《东海黄公》,标志着陕西戏曲的形成。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高度发展的李唐时代,它又在各门类艺术都得到充分发展与日趋融合过程中,为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从大曲中吸收、消化了慢、中、快、散的板式结构,初步建立了以板式变化为特点的音乐体系。安史之乱后,大量教坊、梨园艺人流落秦地民间,专业艺人与群众的结合,共同促进了秦腔的形成。宋代的“串梆子”与元代的秦声杂剧,又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到了明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一大批有识之士,积极参加秦腔的艺术实践,使之臻于成熟。至今尚保存的前七子之一的康海亲手绘制的131幅彩色脸谱,还有遍布秦大地百座戏楼、连绵不断的城乡秋神报赛演戏活动,都很有力地说明了它的成熟。也就在这个时期,秦腔清游大江南北。清代是秦腔的鼎盛时期。在秦地拥有各种类型的班社五百余家,编演的剧目,有史可查的达两千多种,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源。正是在这一大普及、大发展的形势下,陆续出现了十几部秦腔理论著作。有代表性的,像三原张鼎望康熙年间撰写的《秦腔论》,乾隆时内廷侍读严长明的《秦云撷英小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腔又名秦声、乱弹,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帝王之都,有着汉民族文化的许多基因。
B.秦腔发端于西周时期秦地的牧歌,它有音乐的表达,有诗歌、舞蹈的展示,百姓喜闻乐见。
C.秦地人民创作演出的《东海黄公》,标志着陕西戏曲的形成;随后各朝代都出现了不少秦腔理论著作。
D.秦腔能代表秦人的气质品格,故成为各阶层人民群众喜欢的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一种综合艺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概括性介绍秦腔,然后在第二部分按照时间发展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历史。
B.文章第三部分先引用《秦风》中的内容概括秦腔的艺术风格,然后对其进行了评价。
C.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以说明和议论为主。
D.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说理的论证方法,用事实和道理让文章的观点真实可信。
3.以下根据原文内容的推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断的改革,促进了秦腔这一古老艺术的发展,不断的推除出新,才使它能永葆艺术青春。
B.秦腔臻于成熟既因周秦汉唐文化雨露滋润,也因积极的艺术实践;而至今尚存的彩色脸谱能够证明其成熟。
C.清代是秦腔的鼎盛时期,当时一系列秦腔理论著作的出现和秦腔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D.秦腔大俗大雅,它的发展既离不开专业艺人的付出,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更有各时期文化的注入。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字出发,走向纸与书的密林
鲍尔吉•原野
①瑞安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欢在口中多念几遍,读出声来——瑞安、瑞安,仿佛这样可以吃透这个名字。如同见到好瓷罐,想趋前敲上几下,俯耳闻听其音才释然。瑞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飞云江。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宝”。
②“宝”是你没有,但人家有的东西,是顺着历史一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