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
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有删改)
材料二: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寓意深刻,写法灵活。
B.“句读”,古人指文辞的停止和停顿处。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
C.“或师焉”的“师”名词作动词,意为“向老师学习”。
D.“则耻师焉”与“相率而耻不为师”的“耻”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
B.韩愈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
C.黄宗羲认为自己年纪大,很少时间去学习,如受别人盛情推荐夸奖而为人师,自己是不会做出这般羞耻的事。
D.两篇选文皆是开篇点明文章主旨,强调从师的必要性,结尾也都交代了自己写作的缘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5.韩愈和黄宗羲均认为“师道之不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