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30字。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二)
  公孙丑①:“敢问夫子恶②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④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⑤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通“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怜悯
  B.自贼者也                    贼:伤害
  C.今日病矣                    病:疲倦
  D.淫辞知其所陷                淫:过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B.人之有是四端也                  师道之不传也
  C.其子趋而往视                    之人而不仁
  D.以其外之也                      故贼人以利其身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
  C.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