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70字。

  2023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21分)
  (一)
  10月1日凌晨五时许,我走近天安门广场,远远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上。观旗区已经聚集了很多观看升旗的群众,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升旗口令,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立即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会深深地juān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翘()首 (2)juān()刻
  2.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分)
  (二)
  黄旭华始终以国家为重。在抗战硝烟中求学救国,在核武威慑中受命报国,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远离家乡、杳无音信,荒岛求索、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同事们打破国外的封锁与禁锢,变“不可能”为“可能”,边设计边施工,用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三十年没有回家的黄旭华,一去青丝归白头。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
  3.解释字词。(2分)
  (1)杳:___________ (2)禁锢:___________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选出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2分)
  ①华夏潜艇降临北泽寻宝 ②潜艇入海铸就国家利器
  ③探月工程实现千年梦想 ④中国飞仙奔赴九天揽月
  ⑤潜艇事业开创百代辉煌 ⑥嫦娥飞天插下五星红旗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以上两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
  A.我走近天安门广场,远远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上。
  B.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立即徐徐升至旗杆顶端。
  C.黄旭华与核潜艇的结缘,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D.黄旭华把对国家的忠诚书写在一生的奉献中,以身许国,躬身向前。
  6.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在右侧对应的横线上默写恰当的古诗文句子。(10分)
  提示 诗文
  悬崖陡峭,雄伟险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早春美景,生机勃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因景生情,吊古怀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塞外风光,雄浑壮阔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飞天”凌空》,完成7~9题。(7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樊云芳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层次分明,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B.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D.“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静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8.对本文语言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文中使用的形容词与副词,“修长美妙”“轻轻”“震耳欲聋”等,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为感官直接感知的。
  B.用语准确,如用“舒”“蹬”“飞”“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