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20字。
9.《说“木叶”》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明月皎皎 红花灼灼 细雨蒙蒙 风度翩翩
B.北风萧萧 炊烟袅袅 红日冉冉 红尘滚滚
C.奥妙无穷 丰富多彩 晴空爽朗 游子漂泊
D.文意棉密 情意缠绵 文字洗练 诗句精彩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
②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
③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
④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⑤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③⑤②①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不但“木”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潜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C.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的鲜明形象。
二、情景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2)《<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的“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曾出现过“落木”,如“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能表明孔子哂笑子路原因的句子是“ , ”。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 ”。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如“ , ”。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