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330字。
嘉兴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而同样在这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生活用具、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解放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近10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B.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C.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在新乡贤的引领下,我们就能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
D.保护和修复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不需要拆建和开发,但要着眼于传统村落文化,确保传统村落既有“筋骨肉”,又有“精气神。”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湖南省永州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工作。
B.陕西省榆林市动员新乡贤回乡捐资办厂。
C.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号召村民们收集老物件。
D.山西省晋中市发动群众发掘梳理遗留下来的老传统。
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提出建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段一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7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8妇婴的伟绩,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