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7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课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
  (练习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句。(10分)
  (1),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3)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亭亭山上松,。(刘桢《赠从弟(其二)》)
  (6),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答谢中书书》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9分)
  中秋,是一张车票,自己在这个站台,亲人在那个站台,它意味着______山水,更满载千里奔波之后的团圆欣喜。中秋,像一颗石榴,丰收的时辰一到,莹润的果实包都包不住,从不①(l??n)啬对辛勤汗水的奖赏。中秋,似一曲合奏,在明月清辉的笼罩下,中华儿女酣畅淋漓地挥洒情愫,接续先人的浪漫想象,共叙未来的美好愿景。
  数千年来,诗赋画卷连同它们记录的悲欢与离合,______的意绪与哲思,承②(z??i)的个人情怀与集体情愫,共同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那倾泻的月光,是国人最信赖的心灵凭依;那月光下的团聚,也成为古今旅人的共同心愿。
  由此就不难理解,天上月圆时,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何以让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情难自禁,______;一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何以能引发人们的心绪共振,______起亲族情谊;一帧“天和”核心舱划过满月的定格画面,何以激荡起家国情怀,积蓄起磅③(b??)力量。花好月圆时,我们沉醉于亲朋团圆的欢愉,沉浸于传统文化的观照,怎么不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跨越储藏思绪万千凝结
  B.翻越蕴藏百思不解凝结
  C.翻越储藏百思不解凝聚
  D.跨越蕴藏思绪万千凝聚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怎么能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B.怎么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C.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D.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6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7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请用自己的话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呈现的画面。(4分)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③,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④,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⑧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