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0字)
8.寒风吹彻
刘亮程
一、知识积累
1.走进作者
刘亮程: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2.基础知识
⑴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覆盖 fù gài 凉飕飕 sōu
⑵释义
蜷缩 quán suō蜷曲紧缩。
凛冽 lǐn liè 形容极为寒冷
杯水车薪 xīn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3. 相关联接
(一)相关评论:
李锐 “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了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
李陀 “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蒋子丹 “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二)有关《一个人的村庄》
《
一个人的村庄》(新疆人民出版社)共分三辑:“人畜共居的村庄”“家园荒芜”和“扛着铁锨进城”。三辑可以看成三个大寓言(一如“村庄”是其大意象,其下包裹着众多小意象),其下分别包含着一些小寓言。第一辑“人畜共居的村庄”是一个基于“万物有灵”的寓言。可惜的是霸道的人类早就忘记了这一点。一条狗,一头驴,一匹马,一只虫子都有灵性,都值得我们去平等地对待,因了一种机缘,“他们”和“我们”才共同栖居在这座小小的圆圆的“村庄”里。可是狂妄无知的人类却怎么也容不下这些“本是同根生”的“异类”,赶之,杀之,食之。刘亮程的散文没有什么记叙,也很少描写,甚至不去议论什么,他只是设身处地地去品察:用“狗眼看人”,用“驴耳听人”,用“虫角触人”。第二辑“家园荒芜”也是一个寓言,不知道以光速奔跑的人类在忙些什么,以致使“家园荒芜”也不知归路。在喧哗与骚动的都市有谁还能听到“远远的敲门声”,在空调彻夜开放的温室里有谁还能去体味“寒风吹彻”,还有那最初点燃人类的“电光火石”?第三辑“扛着铁锨进城”中的“扛着铁锨进城”是一个难得的艺术造型:一个“过客”扛着一把铁锨在穿过一座城市的时候,听到了一声“牛哞”。面对走向屠宰场的老牛,他不知道自己是驻足还是继续前行。
刘亮程对于“一个人的村庄”也不是完全没有怀疑的。在《寒风吹彻》一文里,他悲悯地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二、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翌日 翳蔽 风度翩翩 翕然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