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30字。
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乎:语气词,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连词,或者
C.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表修饰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连词,至于
二、情景默写
2.写出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循循善诱,开场白“ , ”,以一种和蔼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轻松的交谈环境。孔子做出假设来引导学生述志的句子是“ , ?”用“ ?”句,鼓励曾晳说出自己的志向。
(2)从“ ”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轻率、急躁。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 , ”的内忧外患的国家治理得强盛、知礼。
(3)《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达到“ , ”。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使“民之从之也轻”,首先应做到制民之产“ , ; , ”。
(5)《齐桓晋文之事》中,体现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的句子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 ”,表明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应当诚心待人,充分尊重别人。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坚毅精神的概括。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晳用“ , ”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混合默写
4.名句默写。
(1) ,铿尔, ,对曰:“ 。”
(2)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呼应冉有的“ , ”两句话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他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的句子是:“ , 。”
5.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 , ”。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 ”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四、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