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70字。

  婉约词赏析
  —以《声声慢》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声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的“学习任务”中明确提出“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声声慢(寻寻觅觅)》有着深刻的情感意蕴。所以该词是如何体现如此深刻的情感意蕴,该词具有怎样独特的艺术匠心,就成为教学本词的重点探究任务。
  【学情分析】
  虽然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是由于年纪较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需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的“愁”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诵读、品读,感知词的情感基调,解读意象,品味意境,分析手法。
  2.体会婉约词在音律、语言及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特点,逐层深入地鉴赏。
  3.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鉴赏的指导。
  难点: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
  播放《月满西楼》歌曲,营造一种淡淡的愁绪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诗词学习状态。刚刚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是一首宋词,李清照的《一剪梅》。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较为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从五代的《花间集》到南唐李煜的词作,多为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李清照、晏殊、周邦彦、欧阳修、柳永等,继承前人词风并在内容上不断创新,运笔更精妙。今天我们就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来对婉约词进行赏析。
  二、听读、初读•感知“愁”情(10 分)
  活动引领:
  (1)老师范读诗歌,初步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