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10字。

  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下列对李清照《声声慢》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营造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片“雁过也”三句写词人见到曾经在北方与自己相识日久的大雁从空中飞过,而产生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C.本词下片“满地黄花”三句,承接上片最后写到的秋日高空,转写自家庭院,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
  D.“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环境凄清,写出了作者的悲苦心情。
  2.《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赋这种文体,原是中国韵文的一种特殊体裁。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富有文采、音节之美。《文心雕龙•诠赋篇》认为它的渊源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并引刘向《别录》说:“不歌而诵谓之赋。”可见它是由诗中分化出来的,虽然不能入乐,但却宜于讽诵,在音节与修辞上显示其特征。由汉、魏、六朝而唐,经过辞赋(古赋)、骈赋、律赋几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到了宋代,又由于新古文运动的影响,欧阳修等古文家试用单笔散体来写赋,在体制上突破了骈赋、律赋的许多限制,风格更接近于散体之文,因而产生了文赋。自宋、元历明、清,文赋逐渐发展成为赋体中最富于艺术情趣的样式。
  北宋前期的文人作赋虽然能兼众体,但由于前代及本朝都以诗赋取士,律赋是规定的应试科目,所以仍然最为流行。其特点是对仗工整,音律谐协,韵脚固定。因为多数是为文造情的应试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没有什么成就。所以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别开生面,对赋体也进行了创新。
  从欧阳修的文集中可以了解到,这位古文家曾写过各体的赋,而突破陈规创为文赋,已在他的晚年。嘉祐四年(1059年),他获准卸去开封府尹的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源于诗,经过辞赋、骈赋等的发展而突破其体制限制,形成赋体中最富于艺术情趣的文赋这一文体样式。
  B.北宋前期文人的赋多为应试之作,思想和艺术上没有成就。欧阳修作《秋声赋》创新赋体,从而确立了文赋的地位。
  C.讽谕讥刺是赋这一文体的一个经久传统,唐赋继承了以前各代赋的这一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
  D.中晚唐赋中的讽谕讥刺之意更为普遍强烈,主要原因是中唐以后的文士们对儒家道统的倡扬。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文赋由萌芽到成熟深受古文运动的影响。
  B.就形式而言,《阿房宫赋》是文赋的萌芽;就思想内容而言,《阿房宫赋》是对唐以前讽谕讥刺赋的继承。
  C.赋善用铺陈手法,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等,而文赋则打破了其格律和模式,风格更趋散文化。
  D.文人作赋,都是或有所寄托以抒发身世之感,或表达委婉劝说讥刺时政之意,这与赋宜于讽诵不无关系。
  5.唐代赋作中的讽谕讥刺,继承自唐以前的赋作,这种前后相承的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时常出现,下列不属于该现象的一项是(   )
  A.(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元)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B.(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南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C.(明)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有情人终成眷属。(清)曹雪芹《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以悲剧结局。
  D.(先秦)《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根据材料一,文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欧阳修在文赋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述。
  7.两则材料涉及了影响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对此加以归纳总结。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著作自北宋以来,一直广受读者喜爱。从《中国丛书综录》可知,苏轼诗文集有30种收入37部丛书,这在宋人中无疑是最多的。 ① ,与其成就全面、作品精湛、人品高洁分不开。他是宋诗的代表性作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